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

丹参—三七多组分同步均衡释药系统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目录第7-9页
引言第9-13页
 1 课题领域研究现状分析第9-10页
 2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3 本课题研究的思路第11-13页
第一章 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3-25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13页
 2 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3-17页
 3 丹参酮HPLC含量测定方法第17-20页
 4 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0-24页
 5 讨论第24-25页
第二章 不同释放特性丹酚酸微丸的研究第25-38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25-26页
 2 丹酚酸速释微丸的制备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·丹酚酸速释微丸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·释放度测定方法第26页
   ·丹酚酸速释微丸处方筛选第26-27页
   ·丹酚酸速释微丸处方验证试验第27-28页
 3 丹酚酸迟释微丸的制备研究第28-32页
   ·微丸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·释放度测定方法第28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·星点设计实验及结果第29页
   ·模型拟合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·处方优化第31页
   ·优化处方的验证第31-32页
 4 丹酚酸缓释微丸的制备研究第32-36页
   ·包衣液的配制第32-33页
   ·丹酚酸缓释包衣丸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·释放度测定方法第33页
   ·不同包衣材料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·不同增塑剂用量对缓释微丸释放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不同包衣增重对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·包衣工艺重现性考察第36页
 5 讨论第36-38页
第三章 不同释放特性丹参酮微丸的研究第38-51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38-39页
 2 丹参酮速释微丸的制备研究第39-45页
   ·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第39页
   ·物理混合物的制备第39页
   ·释放度的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·正交筛选及结果第40-41页
   ·丹参酮固体分散体验证试验第41页
   ·丹参酮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存在状态的研究第41-44页
   ·丹参酮滴丸的制备第44-45页
 3 丹参酮肠溶微丸的制备研究第45-47页
   ·肠溶包衣液的配制第45页
   ·丹参酮肠溶包衣丸的制备第45-46页
   ·释放度测定方法第46页
   ·不同包衣材料的选择第46-47页
   ·丹参酮肠溶包衣处方工艺重现性考察第47页
 4 丹参酮缓释微丸的制备第47-50页
 5 讨论第50-51页
第四章 不同释放特性三七皂苷微丸的研究第51-61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51-52页
 2 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微丸的制备研究第52-56页
   ·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冻干粉的制备第52页
   ·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52-53页
   ·三七总皂苷脂质体的正交筛选实验第53-54页
   ·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冻干粉的验证试验第54页
   ·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微丸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·脂质体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第55-56页
 3 三七总皂苷脂质体肠溶微丸的制备研究第56-58页
 4 三七总皂苷脂质体缓释微丸的制备第58-60页
 5 讨论第60-61页
第五章 丹参-三七多组分同步均衡释药系统的研究第61-69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61-62页
 2 实验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·丹参-三七多组分普通胶囊和同步均衡胶囊的制备第62页
   ·释放度测定第62页
   ·不同成分释放均衡性分析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·释放动力学模拟第63-64页
 3 实验结果第64-68页
   ·释放曲线第64-65页
   ·释放均衡性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·丹参-三七多组分普通胶囊与同步缓释胶囊的释药速率对比第66-67页
   ·胶囊中三种成分的释放动力学模拟结果第67-68页
 4 讨论第68-69页
总结第69-71页
创新点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综述第76-84页
 参考文献第82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5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囊化技术降低中药浸膏粉吸湿性机理及评价方法研究
下一篇:心泰胶囊抗心肌缺血药效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