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苓白术散合通窍汤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IgE、IL-4影响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引言 | 第7-9页 |
| 1 试验方法 | 第9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9页 |
| ·样本量 | 第9页 |
| ·试验药物及对照药物的选择 | 第9页 |
| 2 研究对象 | 第9-12页 |
| ·病例选择 | 第9-10页 |
| ·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| ·纳入标准 | 第10-11页 |
| ·排除标准 | 第11页 |
| ·剔除标准 | 第11页 |
| ·脱落标准 | 第11页 |
| ·提前终止试验的条件 | 第11页 |
| ·脱失病例的处理 | 第11-12页 |
| 3 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| ·治疗方案 | 第12页 |
| ·观测指标、评分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 | 第12-14页 |
| ·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| 第14-15页 |
| ·观察时点 | 第15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 | 第15页 |
| 4 研究结果 | 第15-31页 |
| ·试验病例情况 | 第15-16页 |
| ·脱失病例情况 | 第16页 |
| ·变应原检测结果 | 第16-17页 |
| ·两组基线性分析 | 第17-29页 |
| ·疗效比较 | 第29-31页 |
| ·不良事件分析 | 第31页 |
| 5 讨论 | 第31-42页 |
| ·中医对鼻鼽的认识 | 第31-33页 |
| ·西医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认识 | 第33-36页 |
| ·西医对AR的治疗 | 第36-37页 |
| ·健脾通窍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 | 第37-39页 |
| ·参苓白术散合通窍汤加减的组成、方解及现代研究 | 第39-41页 |
| ·对参苓白术散合通窍汤治疗脾气虚弱型鼻鼽的思考 | 第41页 |
| ·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法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| ·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简介 | 第42页 |
| 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问题与展望 | 第43-44页 |
| 1 存在问题 | 第43页 |
| 2 展望 | 第43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| 综述 | 第4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59-61页 |
| 附件一 | 第61-63页 |
| 附件二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