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

消失的村落,存在的农民--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7页
第一章 导论第7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7-11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关于移民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简要述评第15页
   ·研究设计第15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问题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社区与社区融入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0页
     ·相关概念第20页
   ·研究创新及不足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可能的创新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不足第21-22页
第二章 为什么失地农民面临市民化:“理想型”意义梳理第22-37页
   ·结构因素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城乡联结组织机制不同第23-26页
     ·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分化第26页
   ·文化因素第26-35页
     ·城乡文化特性不同第26-30页
     ·从“乡”到“城”的核心:文化适应第30-35页
   ·小结第35-37页
第三章 结构力:外部客观结构性因素第37-82页
   ·社会力:外在结构的挤压第37-66页
     ·社会交往第37-46页
     ·空间区隔第46-57页
     ·社会排斥第57-62页
     ·基于制度结构差异的身份认同第62-66页
     ·小结:外在结构挤压下两种“市民”的区隔第66页
   ·经济力:客观结构下的经济收入差距第66-79页
     ·从瓦片经济高收入到楼房居住高消费第67-70页
     ·“两种居民”的经济收入分化第70-75页
     ·生活资料货币化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从城市消费模仿到朴素消费的回归第76-77页
     ·不愿转居民的经济考虑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小结:商品化逻辑的内化-货币崇拜的经济理性人第78-79页
   ·制度力:政策制度安排的客观区分第79-82页
     ·户籍转居第79-80页
     ·集中安置第80页
     ·社区内再就业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81-82页
第四章 文化力:内部主观能动性因素第82-117页
   ·内倾与连续性的社会交往第82-93页
     ·邻里关系第83-87页
     ·村落社会交往方式的延续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第88-92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92-93页
   ·基于文化差异的农民身份认同第93-96页
     ·基于生活方式差别的身份认同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基于“出身”的身份认同第94页
     ·基于边界的身份认同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95-96页
   ·作为社交与认同依据的社会记忆第96-103页
     ·村庙与花会第97-99页
     ·对老屋的怀念第99页
     ·对村落人际关系的留恋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农事活动经历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02-103页
   ·村落生活习惯的延续第103-117页
     ·小区里种地养鸡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杂物的置放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衣物的晾晒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厕所的使用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打招呼的方式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结婚搭棚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15-117页
第五章 结论与讨论第117-125页
   ·结论第117-122页
     ·同质性、内倾性的社会交往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农民身份认同第118页
     ·空间区隔的存在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社会记忆的存续第119页
     ·经济收入的客观差距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客观政策安排的区分第120页
     ·村落生活惯习的延续第12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20-122页
   ·讨论第122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33页
附件一 研究过程摘要第133-134页
附件二 访谈对象信息第134-137页
个人简介第137-138页
致谢第138-139页

论文共1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然环境下农业机器人作业目标信息获取与视觉伺服策略研究
下一篇:影响我国股指波动性主要因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