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·动物转基因载体 | 第14-17页 |
·病毒载体 | 第14-16页 |
·非病毒载体 | 第16-17页 |
·转座子的分类和特征 | 第17-20页 |
·逆转录转座子 | 第17页 |
·DNA转座子 | 第17-20页 |
·骨骼肌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A-FABP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·FABPs的功能 | 第21-22页 |
·A-FABP基因的研究现状 | 第2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4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4页 |
·主要试剂和质粒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5-39页 |
·A-FABP基因的克隆 | 第25-26页 |
·α-act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| 第26-28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载体的构建 | 第28-35页 |
·牛成肌细胞的转染 | 第35-36页 |
·牛成纤维细胞的转染 | 第36页 |
·目的基因的检测 | 第36页 |
·基因组步移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8页 |
·A-FABP基因的克隆鉴定 | 第39-40页 |
·A-FABP基因的扩增 | 第39页 |
·重组质粒pJET-AFABP的鉴定 | 第39-40页 |
·α-actin启动子的克隆 | 第40-43页 |
·α-actin启动子的扩增 | 第40-41页 |
·重组质粒pJET-actin的鉴定 | 第41-43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介导A-FABP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3-49页 |
·EGFP基因表达框的克隆鉴定 | 第43页 |
·Neomycin抗性基因表达框的克隆鉴定 | 第43-44页 |
·双报告抗性基因载体的构建 | 第44-45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骨架载体的合成 | 第45页 |
·pPSP72-PB转座载体的鉴定 | 第45页 |
·PiggBac-EGFP-NEO转座载体的鉴定 | 第45页 |
·PiggBac-EGFP-NEO-AFABP转座载体的鉴定 | 第45-46页 |
·PiggBac-EGFP-NEO-CMV-AFABP转座载体的鉴定 | 第46-49页 |
·PiggBac-EGFP-NEO-actin-AFABP转座载体的鉴定 | 第49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介导外源基因在牛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| 第49-51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介导外源基因在牛成肌细胞中的表达 | 第51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介导转A-FABP基因细胞株的筛选 | 第51-54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二元系统转染后EGFP的表达情况 | 第51-52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二元系统转座活性的检测 | 第52-53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与转座酶的最佳比列 | 第53页 |
·目的基因的的检测 | 第53-54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在牛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 | 第54-58页 |
·Tail-PCR结果 | 第54页 |
·T载体的连接鉴定 | 第54-55页 |
·牛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 | 第55-58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58-62页 |
·pPB-AFABP转座子载体的探讨 | 第58-59页 |
·目的基因的选择克隆 | 第58页 |
·肌肉特异性启动子的选择克隆 | 第58-59页 |
·双报告基因的选择改造 | 第59页 |
·目的基因在牛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性探讨 | 第59页 |
·PiggyBac共转系统的探讨 | 第59-60页 |
·PiggyBac转座子在牛基因组中整合的探讨 | 第60-61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