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1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4页 |
·城市化进程 | 第11页 |
·机动化的增长 | 第11-12页 |
·土地资源短缺,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 | 第12页 |
·地铁的建设对城市公共空间整合发展的机遇 | 第12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方法体系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逻辑框架 | 第15-18页 |
·课题研究的动态 | 第18-21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8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1-27页 |
·相关概念辨析 | 第21-23页 |
·轨道交通 | 第21页 |
·地铁 | 第21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 | 第21-22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空间 | 第22-23页 |
·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·与地铁的连接空间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对连接空间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区域和范围限定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连接概况 | 第27-37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现状 | 第27-31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存在问题及思考 | 第31-34页 |
·规划和管理部门对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| 第31-32页 |
·规划和管理部门缺乏统筹管理的原则或缺乏贯彻到底的力度 | 第32页 |
·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空间设计缺乏相关的城市设计 | 第32-33页 |
·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差 | 第33页 |
·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功能形式单一 | 第33-34页 |
·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精神层面要求考虑欠缺 | 第34页 |
·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空间的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城市规划层面 | 第34-35页 |
·单体设计层面 | 第35页 |
·政策管理层面 | 第35页 |
·其他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广州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厅的连接概况 | 第37-48页 |
·调查方法及内容 | 第37页 |
·广州地铁 | 第37-40页 |
·广州地铁 1 号线 | 第37-38页 |
·广州地铁 2 号线 | 第38-39页 |
·广州地铁 3 号线 | 第39-40页 |
·广州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的连接概况 | 第40-47页 |
·地铁 1 号线黄沙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地铁 1 号线长寿路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1-42页 |
·地铁 1 号线(2 号线)公元前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2页 |
·地铁 1 号线烈士陵园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2页 |
·地铁 1 号线东山口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2-43页 |
·地铁 1 号线(3 号线)体育西路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3-44页 |
·地铁 1 号线体育中心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4-45页 |
·地铁 2 号线江南西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5-46页 |
·地铁 3 号线岗顶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6页 |
·地铁 3 号线石牌桥站的连接概况 | 第46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广州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厅的连接空间的设计研究 | 第48-71页 |
·连接空间的平面模式 | 第48-59页 |
·并列连接(毗邻连接) | 第49-51页 |
·放大节点连接 | 第51-55页 |
·线型连接 | 第55-57页 |
·混合连接成网状 | 第57-59页 |
·连接空间的功能分类 | 第59-62页 |
·附有部分商业的连接空间 | 第59-60页 |
·纯交通功能的连接空间 | 第60-62页 |
·连接空间的高差连接方式 | 第62-64页 |
·连接空间与地铁、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同层相接 | 第62-63页 |
·连接空间与地铁、大型商业综合体在不同层相接 | 第63-64页 |
·连接空间的空间形态 | 第64-67页 |
·室外连接空间 | 第65页 |
·半室外连接空间 | 第65-66页 |
·纯地下连接空间 | 第66页 |
·混合连接空间 | 第66-67页 |
·连接空间的消防设计 | 第67-70页 |
·地铁站厅与商业综合体各自的消防分区和疏散口的相关要求 | 第67-68页 |
·连接空间的消防设计 | 第68-70页 |
·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的创作原则与策略——以广州太古汇为例 | 第71-86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的设计目标 | 第71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的实证研究及设计蓝本—广州太古汇 | 第71-72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厅的连接空间的设计原则 | 第72-78页 |
·整体设计原则 | 第72-74页 |
·互动原则 | 第74页 |
·前瞻原则 | 第74-76页 |
·人性化原则 | 第76-78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| 第78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的设计手法和创作策略 | 第78-82页 |
·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首层化设计 | 第78-79页 |
·模糊商业形态和交通的界限 | 第79-80页 |
·营造独特的界面感受,增加连接空间的魅力 | 第80-81页 |
·创造商业综合体丰富的地下空间序列 | 第81-82页 |
·通过各连接空间使地铁站域周边地下空间形成立体网状步行空间 | 第82页 |
·大型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连接空间的创作新模式的探讨 | 第82-85页 |
·向规模化,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| 第84页 |
·地上与地下综合发展 | 第84-85页 |
·小结 | 第85-86页 |
结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附件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