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四、 论文的可能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5页 |
一、 概念 | 第17-21页 |
(一) 公民参与 | 第17-18页 |
(二) 城中村改造 | 第18-21页 |
二、 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(一) 治理与“善治”理论 | 第21-22页 |
(二) 公民社会理论 | 第22页 |
(三) 协商民主理论 | 第22-23页 |
(四) 参与式民主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城中村改造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分析 | 第25-39页 |
一、 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公民参与现状分析 | 第26-33页 |
(一) 城中村改造前期阶段的公民参与 | 第26-28页 |
(二) 制订完善城中村改造方案阶段的公民参与 | 第28-32页 |
(三) 城中村方案完成阶段的公民参与 | 第32页 |
(四) 城中村改造实施及改造完成后评估阶段的公民参与 | 第32-33页 |
三、 城中村改造中公民参与效果分析 | 第33-39页 |
(一) 城中村改造中公民参与的正能量因素 | 第33-34页 |
(二) 城中村改造中公民参与凸显出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(三) 城中村改造中公民参与诟病的症结所在 | 第35-39页 |
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中公民参与路径之优化分析 | 第39-43页 |
一、 培育有序的城中村改造公民参与文化,历练公民精神 | 第39页 |
二、 构建多元化的城中村改造公民参与网络 | 第39-40页 |
(一)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 | 第39-40页 |
(二) 规范网络媒体公众参与 | 第40页 |
三、 合理有效规制政府权能 | 第40-41页 |
(一) 转变政府角色 | 第40页 |
(二) 完善政府问责机制 | 第40-41页 |
四、 重塑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信,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| 第41页 |
五、 健全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,实现参与效力最大化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3-44页 |
附录 A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