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媒介论文

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手机传播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问题的缘起第9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关于媒介地理学的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关于手机传播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论文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二章 地方视角:手机传播的地域性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·“地方”的含义第17-18页
   ·手机传播的地域分布特点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全球的地域分布特点第18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地域分布特点第18-20页
   ·手机传播中人们使用行为的地域差异第20-21页
第三章 时间维度:手机传播的时间特性分析第21-29页
   ·“时间”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·日常生活中手机传播的时间特性第21-25页
     ·计时工具的手机媒介化第22页
     ·时间坐标的重构化第22-25页
   ·新闻生产中手机传播的时间优势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即时传播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精准传播第27-29页
第四章 空间角度:手机传播的社交空间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·“空间”的内涵第29页
   ·手机传播在社交空间中的价值体现第29-32页
     ·人的形象被数字符号化第30页
     ·手机成为生存依赖品第30-32页
   ·手机传播与社交空间的互动和博弈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互相交织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人际交往呈现“物化”倾向第34-36页
第五章 景观视角:手机传播对景观的塑造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·“景观”意义的赋予第36-37页
   ·手机传播再造景观的解读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对城市地理景观的塑造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对都市生活景观的塑造第38-41页
第六章 手机传播引发的变革与启示第41-46页
   ·突破地理,实现了高效的移动传播第41-42页
   ·小屏社会,建构了新的人际互动方式第42-43页
   ·思辨行为,远离媒介技术“拜物教”第43-44页
   ·以人为本,秉持智能化的传播理念第44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《时代》周刊看中国国家形象--以2011年涉华报道为例
下一篇:地方党刊品牌传播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