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·奶牛乳房炎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引起乳房炎的病因 | 第12-13页 |
·乳房炎的防治现状与发展方向 | 第13页 |
·乳房炎与SCC | 第13-15页 |
·SCC作为乳房炎诊断标准 | 第13-14页 |
·SCC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选育标准 | 第14-15页 |
·乳房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·牛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(BoLA)基因 | 第15-16页 |
·乳铁蛋白基因 | 第16页 |
·β-防御素基因 | 第16页 |
·Toll样受体基因 | 第16-17页 |
·热休克蛋白70基因 | 第17页 |
·催乳素基因概述 | 第17-20页 |
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8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牛与血液采集 | 第21页 |
·DHI数据记录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溶液的配制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2页 |
·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药品及试剂的配制 | 第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·基因组DNA浓度测定和质量检测 | 第24页 |
·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| 第24页 |
·PRL基因的PCR反应 | 第24-25页 |
·PCR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 | 第25-26页 |
·群体杂合度 | 第26页 |
·有效等位基数 | 第26页 |
·多态信息含量(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,PIC)值的计算 | 第26页 |
·Hardy-Weinberg平衡检验 | 第26-27页 |
·统计分析模型 | 第27页 |
·SCC的转换与校正 | 第27-28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8页 |
·基因DNA提取物 | 第28页 |
·PRL基因6216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PCR扩增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RFLP分析结果 | 第29页 |
·PRL基因8398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PCR扩增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RFLP分析结果 | 第30-31页 |
·PRL基因837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PCR扩增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RFLP分析结果 | 第32页 |
·PRL基因8510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PCR扩增 | 第32-33页 |
·RFLP分析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PRL基因等位基因型的统计分析及与SCC的关系 | 第34-37页 |
·PRL基因6216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与性状关联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PRL基因8398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与性状关联分析 | 第35页 |
·PRL基因8377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与性状关联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PRL基因8510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与性状关联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Hardy-Weinberg平衡检验 | 第37-38页 |
5 讨论 | 第38-42页 |
·关于环境对乳房炎发生率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关于CRS-RFLP技术 | 第38-39页 |
·关于基因偏态的问题 | 第39页 |
·关于6216位点的SNP | 第39-40页 |
·关于PRL8398位点的SNP | 第40-41页 |
·关于PRL8377位点和PRL8510位点的SNP | 第41-42页 |
6 小结 | 第42-43页 |
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42页 |
·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