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权的运行程序

内容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引言第12-14页
一、司法建议权的基础理论第14-24页
 (一)司法建议权的概念及性质第14-18页
  1.司法建议的法律依托第14-15页
  2.司法建议权的概念及特点第15-17页
  3.司法建议权的性质定位第17-18页
 (二)我国司法建议权的历史沿革第18-20页
  1.司法建议权的初创期第18-19页
  2.司法建议权的复苏发展期第19-20页
  3.司法建议权的蓬勃期第20页
 (三)司法建议权的存废之争第20-24页
  1.发展司法建议权的理由第21-22页
  2.废弃司法建议权的理由第22-23页
  3.司法建议的存废博弈第23-24页
二、域外司法建议运作类似制度的考察第24-28页
 (一)域外究竟有无司法建议第24页
 (二)类似制度的具体体现第24-26页
  1.前苏联的个别裁定制度第24-25页
  2.欧盟法下的训诫令等第25-26页
 (三)司法建议权与类似制度的比较第26-28页
  1.“法外适用”与“法律适用”第26-27页
  2.风起云涌还是风平浪静第27页
  3.实为义务还是确有权利第27-28页
三、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权的运行程序第28-34页
 (一)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权的运行链条第28-30页
  1.司法建议权的启动第28-29页
  2.司法建议权的运行第29页
  3.司法建议权的救济第29-30页
 (二)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权的价值功能第30-32页
  1.诉讼保障功能第30-31页
  2.社会管理功能第31-32页
 (三)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权运行的主要问题第32-34页
  1.制度缺陷 司法建议缺乏明确的法律赋权第32-33页
  2.思想局限 司法建议的受重视程度地区差异大,法官认识差异大第33页
  3.技术缺失 司法建议书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第33页
  4.利益无碍 司法建议权不具强制执行效力第33-34页
四、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建议制度运作的建议第34-38页
 (一)完善我国司法建议的宏观构想第34-35页
 (二)完善我国司法建议的微观思路第35-38页
  1.运行前 精神上重视,行动上讲模式第35页
  2.运行中 司法建议要保证质量第35-36页
  3.运行后 对司法建议的监督第36-38页
结语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致谢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性质及诉讼标的研究
下一篇: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