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缘起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2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1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1页
     ·不足之处第21-22页
第二章 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理论概述第22-33页
   ·城市化及城郊失地农民的含义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的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城郊失地农民的含义第23-24页
   ·城市化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户籍变更滞后,就业保障缺失第24页
     ·就业方式转变,就业渠道匮乏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生活成本增加,就业需求剧增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社会排斥普遍,就业难度增加第26页
   ·就业公共服务理论概述第26-33页
     ·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就业公共服务概述第27-31页
     ·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启示第31-33页
第三章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现实状况第33-41页
   ·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已取得的成绩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公共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帮扶力度不断增强第36页
   ·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理念淡薄,主体单一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内容空乏,制度保障缺失第37页
     ·手段单一,标准不一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运行不善,监督缺位第38页
     ·评估缺乏,绩效反馈滞后第38页
   ·做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工作的意义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实现充分就业——责任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以人为本——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·扶弱帮困——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第39-41页
第四章 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第41-47页
   ·国内已有的先进经验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拓宽就业渠道,实行一站式的就业公共服务第41页
     ·提高农民素质,建立多元化的就业培训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就业服务网格化,构建一体化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第42-44页
   ·国外的有益启示第44-47页
     ·一般就业服务与特殊就业服务相结合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提高就业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率第45页
     ·普及新技术,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完善相关法律,提供就业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第46-47页
第五章 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第47-56页
   ·实现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政府: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天然主体第47页
     ·社区: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企业: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中坚力量第48页
     ·社会组织: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合作伙伴第48页
   ·建立系统化的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内容体系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第49页
     ·实现就业指导双向服务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建立专门的职业介绍机构第50页
     ·推行免费的就业促进服务第50页
   ·实现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手段的多样化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第51页
     ·建立项目合作支持平台第51页
     ·建立就业专项基金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设立就业津贴辅助平台第52页
   ·健全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制定完善相关法规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整合现有政策法规第53页
   ·完善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估机制第53-56页
     ·健全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监督机制第54页
     ·构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第54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三角区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研究--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
下一篇: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