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9页 |
| ·选题的来源 | 第12-13页 |
| ·选题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| ·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5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| ·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| 第24-25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| ·研究结构和流程 | 第25-26页 |
| ·论文框架 | 第26-2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章 南沙区流动商贩管理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9-41页 |
| ·南沙区流动商贩管理的现状 | 第29-36页 |
| ·南沙区流动商贩的概况 | 第29-31页 |
| ·南沙区流动商贩管理的基本情况 | 第31-34页 |
| ·管理者与流动商贩的冲突 | 第34-36页 |
| ·南沙区流动商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1页 |
| ·流动商贩的管理过分依赖于城市管理部门,管理方法单一 | 第36-38页 |
| ·忽视了流动商贩自身的力量和作用的发挥,公众参与的渠道缺失 | 第38-40页 |
| ·流动商贩群体缺乏自律 | 第40-41页 |
| 第三章 台湾流动商贩的自律管理及对南沙区的启示 | 第41-49页 |
| ·台湾流动商贩情况 | 第41-43页 |
| ·台湾流动商贩概况 | 第41-42页 |
| ·政府对流动商贩进行自治管理的相关情况 | 第42-43页 |
| ·台湾商贩自治组织的情况及作用 | 第43页 |
| ·台湾流动商贩自治管理的经验 | 第43-46页 |
| ·准入制度 | 第43-44页 |
| ·诚信制度 | 第44-45页 |
| ·惩戒制度 | 第45页 |
| ·准入继承、中止制度 | 第45-46页 |
| ·台湾流动商贩管理对南沙区的启示 | 第46-49页 |
| ·具有流动商贩管理的专门法规 | 第46页 |
| ·流动商贩管理立法模式合理 | 第46-47页 |
| ·有关概念、制度清晰明了 | 第47页 |
| ·明确流动商贩自律管理的发展思路 | 第47-49页 |
| 第四章 南沙区流动商贩管理的新模式 | 第49-57页 |
| ·政府转变流动商贩治理理念 | 第49-50页 |
| ·完善流动商贩管理法律 | 第50-51页 |
| ·构建政府—流动商贩商贩—公众对话机制 | 第51-52页 |
| ·流动商贩、公众调查 | 第51页 |
| ·流动商贩、公众听证会 | 第51-52页 |
| ·建立咨询委员会 | 第52页 |
| ·发挥基层社区组织的作用 | 第52页 |
| ·搭建流动商贩自治平台 | 第52-55页 |
| ·提供经营场地,纳入南沙新区城市规划 | 第52-54页 |
| ·倡导、扶助流动商贩自治组织成立 | 第54-55页 |
| ·开展针对流动商贩的培训、拓宽就业渠道 | 第55页 |
| ·开拓公众参与途径,引入第三方管理 | 第55-57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| 附录 1 | 第64-66页 |
| 附录 2 | 第66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