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--基于情绪前景理论视角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·波动不对称性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投资者情绪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前景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前景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24-34页 |
·前景理论的产生 | 第24页 |
·决策过程 | 第24-25页 |
·确定性效应、反射效应和隔离效应 | 第25-28页 |
·确定性效应 | 第25-26页 |
·反射效应 | 第26-27页 |
·隔离效应 | 第27-28页 |
·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 | 第28-31页 |
·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| 第28-29页 |
·权重函数及其性质 | 第29-31页 |
·前景理论相关研究 | 第31-32页 |
·沉没成本与禀赋效应 | 第31-32页 |
·后悔效应和处置效应 | 第32页 |
·跨期决策 | 第32页 |
·心理帐户 | 第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投资者情绪指标的构建 | 第34-44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34-36页 |
·新增股票开户数 | 第35页 |
·新增基金开户数 | 第35页 |
·上证基金指数 | 第35页 |
·前期上证综指 | 第35页 |
·股票成交额 | 第35页 |
·封闭式基金折价 | 第35-36页 |
·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数据筛选 | 第37-43页 |
·相关系数法剔除指标 | 第38-39页 |
·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指标 | 第39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情绪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| 第44-60页 |
·实证分析思路 | 第44-45页 |
·决策参考点与数据差分 | 第44-45页 |
·投资者情绪影响与模型选择 | 第45页 |
·数据平稳性检验 | 第45-47页 |
·OLS 模型拟合 | 第47-50页 |
·OLS 模型设定 | 第47页 |
·OLS 模型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ARCH 效应检验 | 第48-50页 |
·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假设 | 第50页 |
·GARCH 模型实证研究 | 第50-56页 |
·E-GARCH 模型拟合 | 第51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51-5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2-56页 |
·信息冲击曲线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情绪前景理论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| 第60-70页 |
·前景理论价值函数形式 | 第60-62页 |
·E-GARCH 模型残差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投资者情绪与价值函数假设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投资者情绪的价值函数实证研究 | 第64-67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64-65页 |
·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情绪前景理论与股市波动性解释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附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