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.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7-19页 |
·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2.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9-26页 |
·江汉平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 | 第19-20页 |
·汉平原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0-21页 |
·汉平原湖泊湿地资源 | 第21-26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类型及分类 | 第21-23页 |
·湿地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| 第23-26页 |
3. 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体系 | 第26-31页 |
·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价 | 第26-28页 |
·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内涵 | 第26页 |
·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| 第26-28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| 第28-29页 |
·成地造陆功能 | 第28页 |
·物质生产功能 | 第28页 |
·涵养水源功能 | 第28-29页 |
·均化洪水功能 | 第29页 |
·净化水质功能 | 第29页 |
·固碳释氧功能 | 第29页 |
·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| 第29页 |
·科考旅游价值 | 第29页 |
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系 | 第29-31页 |
·直接使用价值 | 第30页 |
·间接使用价值 | 第30页 |
·非使用价值 | 第30-31页 |
4. 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货币化方法及价值量换算 | 第31-39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市场价值法 | 第31页 |
·权变估算法(CVM) | 第31页 |
·影子工程法 | 第31页 |
·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 | 第31页 |
·成果参照法 | 第31-32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换算 | 第32-36页 |
·成陆造地价值 | 第32页 |
·物质生产价值 | 第32-33页 |
·固碳释氧价值 | 第33-34页 |
·涵养水源价值 | 第34页 |
·均化洪水价值 | 第34-35页 |
·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 | 第35-36页 |
·湖泊水质净化价值 | 第36页 |
·科考旅游价值 | 第36页 |
·非使用价值评估 | 第36页 |
·结论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湿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 | 第36-37页 |
·江汉平原湖泊湿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成分析 | 第37-39页 |
5 江汉平原湖泊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| 第39-43页 |
·保持和还原湖泊湿地的水域面积 | 第39-40页 |
·科学确定水位线 | 第39页 |
·加强湖泊水域面积控制 | 第39页 |
·使用信息技术实行实时监控 | 第39-40页 |
·净化水质,整治污染 | 第40页 |
·加强合作,源头控污 | 第40页 |
·设计建立排污收费制度 | 第40页 |
·有效管理,提高单位水面效益 | 第40-41页 |
·以生态经济区为单位建立管理机构 | 第41页 |
·设计建立湖泊特许经营权制度,进行市场化运作 | 第41页 |
·抓住发展契机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| 第41页 |
·加强法律保护和舆论教育 | 第41-43页 |
·加强法制,以法律形式保护湖泊湿地 | 第41-42页 |
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攻读硕士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