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

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一、绪论第9-13页
 (一)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1、选题背景第9页
  2、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(二) 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1、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2、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3、关于国内外研究的评述第11-12页
 (三) 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1、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2、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3、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-13页
二、生态文明基本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第13-24页
 (一) 生态文明概述第13-16页
  1、生态文明的起源第13-15页
  2、生态文明的界定第15-16页
 (二) 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第16-24页
  1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6-19页
  2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产生的理论渊源第19-24页
三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第24-33页
 (一) 理论基础: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第24-26页
  1、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,他源于自然、依赖自然第24-25页
  2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,劳动是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途径第25-26页
 (二) 实现路径: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及经济的协调发展第26-29页
  1、人口与物质资源再生产之间协调发展第26-27页
  2、自然与物质资源再生产之间协调发展第27-29页
 (三) 目标指向: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29-33页
  1、敬畏自然、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第29-30页
  2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第30-33页
四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效应第33-41页
 (一)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第33-36页
  1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第33-34页
  2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34-35页
  3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第35-36页
 (二) 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——以安徽池州为例第36-41页
  1、现代化进程中安徽池州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36-38页
  2、走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”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第38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6页
致谢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潜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--A Case Study of Qianjiang City
下一篇: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