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电动汽车和充电站概论 | 第11-14页 |
·电动汽车 | 第11-12页 |
·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模式 | 第12-13页 |
·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影响因素 | 第18-24页 |
·交通便利性 | 第18-19页 |
·车道情况 | 第18页 |
·车流量 | 第18-19页 |
·进站率 | 第19页 |
·运行经济性 | 第19-20页 |
·前期投资成本 | 第19页 |
·运行维护成本 | 第19-20页 |
·区域发展性 | 第20-21页 |
·电网安全性 | 第21-22页 |
·对输配电网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对电网的谐波污染 | 第22页 |
·建设可行性 | 第22-23页 |
·地理环境 | 第22-23页 |
·社会环境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4-31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24-25页 |
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指标体系初选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指标体系的优选方法 | 第26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6-30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6-28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度量 | 第28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8页 |
·模型的整体思想 | 第31-32页 |
·主成分分析法 | 第32-34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的主成分分析原理 | 第32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的主成分分析过程 | 第32-34页 |
·支持向量机(SVM)评价模型 | 第34-37页 |
·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原理 | 第34-36页 |
·充电站选址评价的LS_SVM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容量确定方法 | 第38-43页 |
·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范围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·充电需求点 | 第38页 |
·充电需求分配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充电需求分配模型的求解 | 第39-41页 |
·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分配模型的求解 | 第40-41页 |
·电动汽车充电站容量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6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实证研究 | 第43-53页 |
·主成分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数据的收集 | 第43页 |
·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选址模型求解 | 第47-49页 |
·定容模型计算 | 第49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7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53-55页 |
·总结 | 第53页 |
·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表 | 第58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