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词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3页 |
| ·棉花简介 | 第12页 |
| ·棉纤维发育的机制 | 第12-15页 |
| ·启动阶段 | 第12-14页 |
| ·纤维伸长阶段 | 第14页 |
| ·次生壁的加厚阶段 | 第14-15页 |
| ·成熟阶段 | 第15页 |
| ·纤维发育的影响因子 | 第15-21页 |
| ·外源激素 | 第15-17页 |
| ·温度 | 第17-18页 |
| ·受精 | 第18-19页 |
| ·NH_1~+ | 第19页 |
| ·基因型 | 第19-20页 |
| ·光照 | 第20页 |
| ·其他因素 | 第20-21页 |
| ·棉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 | 第21-24页 |
| ·启动阶段 | 第21-22页 |
| ·伸长阶段 | 第22-24页 |
| ·次生壁加厚 | 第24页 |
| ·纤维素的成熟 | 第24页 |
| ·胚珠离体培养技术 | 第24-25页 |
| ·木质素简介 | 第25-26页 |
| ·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 | 第26-30页 |
| ·PAL(苯丙氨酸裂解酶) | 第26-27页 |
| ·4CL(4-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) | 第27页 |
| ·C3H(香豆酸-3-羟化酶) | 第27-28页 |
| ·F5H(阿魏酸-5-羟化酶) | 第28页 |
| ·C4H(肉桂酸-4-羟化酶) | 第28页 |
| ·O-甲基转移酶 | 第28-29页 |
| ·还原酶 | 第29-30页 |
| ·POD(过氧化物酶) | 第30-31页 |
| ·展望 | 第31-32页 |
| ·通过调节4CL、PAL、C4H等酶的活性调控木质素含量 | 第31页 |
| ·通过改变木质素的组成结构改善木材品质 | 第31页 |
| ·多基因抑制现象也被用于改良棉纤维 | 第31-32页 |
| ·松柏醛、芥子醛简介及研究意义 | 第32-33页 |
| 第二章 外源松柏醛、芥子醛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的形态学影响 | 第33-40页 |
| ·实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 | 第33页 |
| ·材料 | 第33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33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3页 |
| ·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BT培养基的配置 | 第33-34页 |
| ·胚珠离体培养 | 第34页 |
| ·离体培养胚珠的形态观察 | 第34页 |
| ·长度测量 | 第34-35页 |
| ·面积计算 | 第35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5-38页 |
| ·胚珠培养状况 | 第35页 |
| ·纤维长度测量 | 第35-37页 |
| ·分辨率的计算 | 第37页 |
| ·数字化处理计算纤维面积 | 第37-38页 |
| ·结论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章 苯丙烷代谢途径基因在离体培养棉纤维中的表达分析 | 第40-5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材料 | 第40页 |
| 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41-43页 |
| ·RNA提取 | 第41页 |
| ·RNA浓度均一化 | 第41页 |
| ·引物 | 第41-42页 |
| ·RT-PCR | 第42页 |
| ·以cDNA为模板的PCR | 第42-43页 |
| ·PCR产物电泳及相对定量分析 | 第4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3-52页 |
| ·RNA的提取 | 第43-44页 |
| ·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44-52页 |
| ·Expansin 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52页 |
| ·讨论 | 第52-55页 |
| 第四章 培养纤维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化学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·材料、试剂与设备 | 第55页 |
| ·材料 | 第55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55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5-58页 |
| ·胚珠培养 | 第55-56页 |
| ·木质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56-57页 |
| ·培养纤维的清洗 | 第57页 |
| ·棉纤维样品的处理 | 第57页 |
| ·木质素含量计算 | 第57-58页 |
| ·结果 | 第58-59页 |
| ·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讨论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