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文昌清澜湾沉积动力环境研究
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4页 |
| 目录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3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域 | 第23-27页 |
| ·自然地理 | 第23-25页 |
| ·水文泥沙 | 第25-27页 |
| ·潮流 | 第25-26页 |
| ·波浪 | 第26页 |
| ·含沙量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| 第27-41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27-29页 |
| ·海底沉积物采样 | 第27页 |
| ·水文泥沙同步观测 | 第27-28页 |
| ·含沙量数据 | 第28页 |
| ·其他数据资料 | 第28-2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9-41页 |
| ·沉积物粒度参数及分类 | 第29-32页 |
| ·水文泥沙计算 | 第32-34页 |
| ·GIS空间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 | 第35页 |
| ·清澜港纳潮量计算 | 第35-38页 |
| ·滞留时间 | 第38-39页 |
| ·底床剪切应力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41-70页 |
| ·水文泥沙过程 | 第41-46页 |
| ·潮流 | 第41-42页 |
| ·文昌河水文泥沙过程 | 第42-43页 |
| ·清澜港水文泥沙过程 | 第43页 |
| ·余流 | 第43-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·海湾纳潮量计算 | 第46-49页 |
| ·GIS计算纳潮量 | 第46页 |
| ·ADCP走航测纳潮量 | 第46-48页 |
| ·滞留时间 | 第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·含沙量分布特征 | 第49-51页 |
| ·八门湾含沙量分布 | 第49页 |
| ·清澜、文昌悬沙过程 | 第49-50页 |
| 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·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 | 第51-61页 |
| ·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统计 | 第51-55页 |
| ·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| 第55-58页 |
| ·沉积物粒度输运趋势分析 | 第58页 |
| ·柱状样分布特征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·八门湾底床稳定性 | 第61-68页 |
| ·八门湾冲淤图 | 第62-65页 |
| ·底床沉积物临界侵蚀剪切应力 | 第65-67页 |
| ·流作用下剪切应力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70-73页 |
| ·结论 | 第70-71页 |
| ·创新与不足 | 第71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9页 |
| 1. 符号及单位说明 | 第73-75页 |
| 2. 文昌河口水文数据统计表 | 第75-76页 |
| 3. 清澜站水文数据统计表 | 第76-77页 |
| 4. 文昌河口柱状样沉积物数据 | 第77-78页 |
| 5. 文教河口柱状样沉积物数据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|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加科研项目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