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5页 |
(一) 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学术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2-15页 |
一、商会制度的起源 | 第15-19页 |
(一) 我国古代的商人建立的组织——市坊、商行制度 | 第15-16页 |
(二) 会馆、公所制度 | 第16-19页 |
二、商会组织的建立 | 第19-23页 |
(一) 建立的原因 | 第19-20页 |
(二) 建立的过程 | 第20-23页 |
三、商会的职能和权力 | 第23-27页 |
(一) 商会的主要职能 | 第23-25页 |
1. 开展对商业经营情况的调查 | 第23页 |
2. 处理解决商业纠纷来维护商户的利益 | 第23-24页 |
3.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 | 第24-25页 |
4. 兴办学校振兴教育 | 第25页 |
(二) 商会的主要权力 | 第25-27页 |
1. 商会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 | 第25页 |
2. 商会有管理其入会成员的权力 | 第25-26页 |
3. 商会具有裁决商业纠纷的权力 | 第26-27页 |
四、商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| 第27-31页 |
五、商会的解纷机制 | 第31-47页 |
(一) 受案范围 | 第31-32页 |
(二) 商会对案件的管辖范围 | 第32-33页 |
(三) 商会处理案件的方式和程序 | 第33-39页 |
(四) 商会理案的依据 | 第39-41页 |
(五) 商会裁决的执行 | 第41-42页 |
(六) 商事纠纷调处中的官商关系 | 第42-47页 |
六、商会解纷机制的性质 | 第47-53页 |
(一) 商会调解和仲裁的区别 | 第47-48页 |
1. 使用范围不同 | 第47页 |
2. 双方意愿不同 | 第47页 |
3. 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,仲裁机构之间也无隶属关系 | 第47-48页 |
4. 仲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| 第48页 |
5. 依据不同 | 第48页 |
6.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,商会调解不是 | 第48页 |
(二) 商会调解和一般的民间调解的联系和区别 | 第48-50页 |
1. 从受案范围上来看商会调解不同于民间调解 | 第49页 |
2. 商会调解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调解,商会调解遵循严格的程序 | 第49-50页 |
3. 商会有专门的纠纷解决机构如裁判所公断处,一般的民间调解没有 | 第50页 |
(三) 清末商会和国外商会的异同 | 第50-53页 |
结语:清末商会制度的历史借鉴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