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组工作对护理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--以河南省Z儿童福利院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| ·关于职业倦怠研究 | 第11-16页 |
| ·关于小组工作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述评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0页 |
| ·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| ·小组工作 | 第20页 |
| ·职业倦怠 | 第20-21页 |
| ·孤残儿童护理员 | 第21-22页 |
| 2 护理员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研究 | 第22-35页 |
| ·Z儿章福利院基本情况概述 | 第22页 |
| ·针对福利院护理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| 第22-26页 |
| ·实地观察 | 第22-23页 |
| ·开展访谈 | 第23-24页 |
| ·问卷调查 | 第24-26页 |
| ·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5页 |
| ·护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护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护理员职业倦怠的危害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3 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案例分析 | 第35-62页 |
| ·理论架构 | 第35-38页 |
| ·小组理念 | 第35-36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36-38页 |
| ·小组设计 | 第38-43页 |
| ·小组名称 | 第38页 |
| ·小组目的与目标 | 第38-39页 |
| ·小组服务对象 | 第39-40页 |
| ·小组特征 | 第40页 |
| ·招募方式 | 第40页 |
| ·小组活动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·预计困难和应变计划 | 第41-42页 |
| ·小组评估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| 第43-57页 |
| ·小组初期 | 第43-46页 |
| ·小组中期 | 第46-53页 |
| ·小组后期 | 第53-57页 |
| ·小组结果评估 | 第57-62页 |
| ·组员对小组的评估 | 第57-58页 |
| ·组员自我评估 | 第58-59页 |
| ·组员职业倦怠改变状况 | 第59页 |
| ·小组跟进访谈 | 第59-61页 |
| ·工作者自我评估 | 第61-62页 |
| 4 小组工作介入优势与实务经验 | 第62-69页 |
| ·小组工作介入优势 | 第62-64页 |
| ·专业性强 | 第62-63页 |
| ·针对性强,影响广泛 | 第63页 |
| ·效果持久,节省资源 | 第63-64页 |
| ·小组工作实务经验 | 第64-69页 |
| ·小组工作氛围的营造 | 第64-66页 |
| ·树立榜样 | 第66-67页 |
| ·巩固小组工作效果 | 第67-69页 |
| 5 结语 | 第69-71页 |
| ·思考 | 第69-70页 |
| ·研究局限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