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二、 《晏子春秋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三、 研究依据 | 第11页 |
四、 本文的创新 | 第11页 |
第一章 《晏子春秋》书名由来 | 第11-14页 |
一、 “《晏子春秋》”名称起源 | 第12-14页 |
二、 “《晏子》”名称起源 | 第14页 |
第二章 《晏子春秋》材料来源 | 第14-29页 |
一、 《晏子春秋》材料来源复杂的断定及其原因 | 第14-21页 |
二、 今本《晏子春秋》的不同材料来源 | 第21-29页 |
第三章 《晏子春秋》成书 | 第29-33页 |
一、 《晏子春秋》成书时间范围推定 | 第29-30页 |
二、 参照其他先秦文献定位《晏子春秋》成书时间 | 第30-32页 |
三、 从《晏子春秋》早期内容推断其成书时代、作者和编者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《晏子春秋》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及最后编定 | 第33-40页 |
一、 先秦时期《晏子春秋》的流传变化 | 第33-40页 |
二、 汉代《晏子春秋》流传变化 | 第40页 |
第五章 《晏子春秋》的学派归属 | 第40-43页 |
一、 儒家说 | 第41页 |
二、 墨家说 | 第41-42页 |
三、 其他学派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