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双向广电网络中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架构 | 第10-11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 | 第11-13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双向广电网络接入技术 | 第15-23页 |
| ·基于EPON+EoC的双向网络接入方式 | 第15-18页 |
| ·EPON+EoC | 第15-16页 |
| ·EPON+EoC技术原理 | 第16-18页 |
| ·基于DOCSIS3.0的CMTS+CM双向网络接入方式 | 第18-21页 |
| ·DOCSIS3.0主要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·CMTS+CM组成 | 第19-20页 |
| ·CMTS+CM技术原理 | 第20-21页 |
| ·双向网络接入方式比较 | 第21-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基于DOCSIS3.0的边缘资源管理器的解决方案 | 第23-34页 |
| ·U-EQAM | 第23-24页 |
| ·基于DOCSIS3.0的边缘资源管理器 | 第24-25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使用的相关协议 | 第25-30页 |
| ·RTSP协议 | 第25-26页 |
| ·DRRP协议 | 第26-30页 |
| ·VREP协议 | 第30页 |
| ·资源分配管理与相关接口 | 第30-32页 |
| ·资源分配 | 第30-32页 |
| ·资源注册管理 | 第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第四章 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并发性能优化的研究 | 第34-43页 |
| ·采用Linux2.6版本内核 | 第34页 |
| ·网络IO研究 | 第34-39页 |
| ·select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poll模型 | 第36页 |
| ·epoll模型 | 第36页 |
| ·异步IO模型 | 第36-38页 |
| ·几种模型性能比较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服务器架构的研究与选择 | 第39-42页 |
| ·一个请求一个进程的方式 | 第40页 |
| ·预派生子进程方式 | 第40-42页 |
| ·预派生线程方式 | 第42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采用的方式 | 第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章 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3-71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功能 | 第43页 |
| ·系统开发环境 | 第43-44页 |
| ·硬件环境 | 第43-44页 |
| ·软件环境 | 第44页 |
| ·系统网络架构拓扑 | 第44-45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逻辑设计 | 第45-46页 |
| ·统一边缘资源管理器实现架构设计 | 第46-55页 |
| ·注册管理功能实现 | 第47-49页 |
| ·资源分配功能实现 | 第49-55页 |
| ·接口设计 | 第55-59页 |
| ·ERMl1接口实现 | 第55-57页 |
| ·ERMI2与ERMI3接口实现 | 第57-59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59-61页 |
| ·线程池设计 | 第61-62页 |
| ·EQAM资源分配算法 | 第62-63页 |
| ·系统测试 | 第63-70页 |
| ·测试工具与环境 | 第64页 |
| ·测试方案 | 第64-65页 |
| ·测试过程 | 第65-70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·本文总结 | 第71页 |
| ·下一步研究工作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| 附录一 缩略语 | 第75-76页 |
| 附录二 ERMI接口相关数据结构 | 第76-78页 |
| 附录三 EQAM最小负载算法核心代码 | 第78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