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9-14页 |
(一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(二) 相关概念 | 第12-14页 |
1. 道德 | 第12页 |
2. 道德建设 | 第12页 |
3.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| 第12页 |
4. 大学生道德建设 | 第12页 |
5.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 | 第12-14页 |
二、 加强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| 第14-17页 |
(一)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4页 |
(二)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大学生素质完善的必然要求 | 第14-15页 |
(三)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三、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17-25页 |
(一) 学生道德信仰出现困惑,信仰多样化 | 第18-20页 |
1. 个人诚信缺乏呈普遍性 | 第18-19页 |
2. 个人功利极端主义 | 第19页 |
3. 道德信念迷失 | 第19-20页 |
(二) 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严峻 | 第20-22页 |
1. 道德标准滑坡 | 第20页 |
2. 道德知行脱节 | 第20-21页 |
3. 道德情感淡漠 | 第21页 |
4. 道德意志弱化 | 第21-22页 |
(三) 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道德建设机制 | 第22-25页 |
1. 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不够大 | 第23页 |
2. 德育工作缺乏法制教育的支持 | 第23-25页 |
四、 90 后大学生道德问题原因分析 | 第25-33页 |
(一) 个人方面 | 第25-27页 |
1. 价值观念模糊 | 第25页 |
2. 道德判断力迷失 | 第25-26页 |
3. 缺乏自我约束力 | 第26-27页 |
(二) 家庭方面 | 第27-28页 |
1. 重智轻德 | 第27页 |
2. 家庭成员不良影响 | 第27-28页 |
(三) 学校方面 | 第28-30页 |
1. 教育方法失当 | 第28-29页 |
2. 某些教师的不利引导 | 第29页 |
3. “走后门”等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| 第29-30页 |
(四) 社会方面 | 第30-33页 |
1. 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 网络的负面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 腐败现象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五、 加强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| 第33-42页 |
(一) 加强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本理念 | 第33-37页 |
1. 理论与实践中实施德育方式多样化 | 第33-34页 |
2. 继承与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| 第34-35页 |
3. 注重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位一体创新模式 | 第35-36页 |
4. 坚持以人为本,把道德建设引向深入,形成良性循环 | 第36-37页 |
(二) 加强 90 后大学生道德建设途径 | 第37-42页 |
1.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| 第37页 |
2. 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力度,健全网络道德规范 | 第37-38页 |
3.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氛围 | 第38-39页 |
4. 充分发挥心理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| 第39-40页 |
5.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| 第40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