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泡桐论文

铅、锌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

目录第1-6页
Contents第6-9页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5页
引言第15-17页
1. 文献综述第17-30页
   ·Pb 对植物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7-20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脯氨酸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 ·Pb 对植物体过氧化物酶系统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·Pb 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植物固定(Phytostabilization)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植物挥发(Phytovolatilization)第21页
     ·植物促进(Phytoaccumulation)第21页
   ·植物对 Pb 的抗性机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化学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细胞壁第22页
     ·螯合肽第22页
   ·泡桐属植物有关抗性的前期研究第22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加强对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及转运研究第23页
     ·加强植物修复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第23页
     ·加快寻求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第23页
     ·加强植物螯合肽(PC)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第23-24页
 参考文献第24-30页
2. 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0-36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种子发芽进程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幼苗鲜重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·讨论与结论第34-35页
 参考文献第35-36页
3. 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6-46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植物生物量和耐性指数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 POD 酶活性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Pb 胁迫对台湾泡桐抗坏血酸(ASA)含量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1-43页
 参考文献第43-46页
4.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6-55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植物生物量和耐性指数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植物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脯氨酸(Pro)含量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·Pb、Zn 胁迫对台湾泡桐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·讨论第51-53页
 参考文献第53-55页
5. Pb 及 Pb、Zn 复合污染对台湾泡桐金属离子积累的影响第55-69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55-57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55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55-5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7-66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植物干重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Pb 吸收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Zn 吸收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Cu 吸收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Ca 吸收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Cd 吸收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K 吸收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 ·Pb 及 Pb、Zn 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 Na 吸收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·讨论第66-67页
 参考文献第67-69页
全文结论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、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--以江西省新建县为例
下一篇:林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--以江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