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域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对比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8页 |
·土壤调查制图方法的研究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DSM模型的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模糊连续分类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目的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8-2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9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2-23页 |
·样品采集与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3页 |
·实验室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模糊C-均值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空间回归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土壤—景观模型 | 第27-29页 |
3 土壤预测制图的可视化表达 | 第29-62页 |
·土壤剖面分类距离计算 | 第29-33页 |
·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9页 |
·中心土壤类型和剖面距离确定 | 第29-33页 |
·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土壤预测制图 | 第33-52页 |
·环境协变量的选择 | 第33-35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5页 |
·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| 第35页 |
·自相关性判断与分析 | 第35-39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39-42页 |
·预测制图 | 第42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页 |
·基于土壤-景观模型预测制图 | 第52-60页 |
·环境要素数据库的建立 | 第52-53页 |
·土壤与环境关系知识的获取 | 第53-54页 |
·土壤模糊隶属度图 | 第54页 |
·预测制图 | 第54-55页 |
·“硬化”后的土壤类型图 | 第55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页 |
·两种制图方法对比分析 | 第60-62页 |
4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5页 |
·主要研究结果 | 第62-64页 |
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