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知识构建的内在机制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图目录 | 第14-17页 |
表目录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31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9-25页 |
·外部环境与内在需求 | 第19-20页 |
·学科研究背景 | 第20-22页 |
·论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| 第22-25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题 | 第25-28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标 | 第25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题及其内涵 | 第25-28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| 第28-31页 |
·论文研究路线 | 第28-29页 |
·论文研究大纲 | 第29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31-47页 |
·对知识构建的理解和认识 | 第31-35页 |
·源于信息构建的知识构建 | 第31-32页 |
·源于知识管理的知识构建 | 第32-33页 |
·源于信息构建和知识管理的协同 | 第33-34页 |
·知识构建尚未成熟 | 第34-35页 |
·知识构建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35-41页 |
·领域知识的构建 | 第35-36页 |
·构建化的知识 | 第36-37页 |
·知识管理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·知识系统的知识构建 | 第38-41页 |
·知识构建的研究内容 | 第41-46页 |
·知识构建的研究角度 | 第41-42页 |
·知识构建的要素和相关技术 | 第42-44页 |
·从“信息构建”到“企业信息构建” | 第44页 |
·其它领域的知识构建研究 | 第44-46页 |
·总体评述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对知识的再认识 | 第47-65页 |
·知识的网络 | 第47-51页 |
·信息网络的一般关系 | 第47-49页 |
·从信息网络到知识网络 | 第49-51页 |
·知识的知识 | 第51-54页 |
·哲学的知识观 | 第51-52页 |
·管理学知识规 | 第52-53页 |
·知识Ⅲ | 第53-54页 |
·知识的悖论 | 第54-60页 |
·组织知识悖论的客观存在 | 第54-56页 |
·对组织知识悖论的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组织知识悖论的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60-65页 |
·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 | 第60-61页 |
·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 | 第61-65页 |
第四章 形态导向的知识策划机制 | 第65-83页 |
·知识的存在 | 第65-69页 |
·知识的概念图谱 | 第65-67页 |
·知识过程和结果的转换关系 | 第67-68页 |
·知识的环境相关性 | 第68-69页 |
·知识的过程态 | 第69-73页 |
·知识相关的活动 | 第69-71页 |
·实体性和过程性 | 第71-72页 |
·实体性和过程性的同一 | 第72-73页 |
·知识的组织态 | 第73-75页 |
·组织中知识的三个层次 | 第73-74页 |
·知识层次间的相互转化 | 第74-75页 |
·知识形态的组织策划 | 第75-80页 |
·基于岗位的知识策划 | 第76-77页 |
·基于业务IPO分析的知识策划 | 第77-79页 |
·基于知识重构的知识策划 | 第79-80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80-83页 |
·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 | 第80-81页 |
·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过程导向的知识获取机制 | 第83-103页 |
·组织知识的进入机制 | 第83-87页 |
·知识当量 | 第83-85页 |
·知识价值的量化 | 第85-87页 |
·知识当量积 | 第87页 |
·组织知识的退出机制 | 第87-91页 |
·知识半衰期 | 第88-90页 |
·知识保有评价 | 第90-91页 |
·组织知识的获取机制 | 第91-96页 |
·以组织成员为媒介的知识呈交 | 第91-93页 |
·知识呈交机制的组织保证 | 第93-94页 |
·从知识呈交到知识提取的改进 | 第94-96页 |
·知识获取机制的融合 | 第96-100页 |
·两种构建观的对比 | 第96-97页 |
·独立业务生态下的知识获取 | 第97-98页 |
·多业务生态下的改进 | 第98-100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100-103页 |
·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 | 第100页 |
·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 | 第100-103页 |
第六章 结果导向的知识价值机制 | 第103-129页 |
·知识价值的形成 | 第103-108页 |
·知识产品的价值形成 | 第103-105页 |
·知识型组织的价值实现 | 第105-106页 |
·知识价值构建 | 第106-108页 |
·知识文化的价值传承 | 第108-112页 |
·组织价值的基石是文化 | 第108-109页 |
·基于知识的组织文化特征 | 第109-110页 |
·知识驱动文化的组织保证 | 第110-112页 |
·知识战略的价值提升 | 第112-117页 |
·战略的知识属性 | 第112-114页 |
·知识向战略演进的螺旋 | 第114-115页 |
·知识战略的形成 | 第115-117页 |
·知识诊断的持续改进 | 第117-123页 |
·范围和对象 | 第117-120页 |
·要素及其逻辑 | 第120-121页 |
·持续改进机制 | 第121-123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123-129页 |
·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 | 第123-125页 |
·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 | 第125-129页 |
第七章 组织知识构建的动力和管控机制 | 第129-145页 |
·知识动力机制 | 第129-135页 |
·知识主体的动力机制 | 第129-130页 |
·知识管控的动力机制 | 第130-132页 |
·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动力机制设计 | 第132-133页 |
·基于组织职能的动力机制设计 | 第133-135页 |
·知识作用力 | 第135-138页 |
·如何使劣币不再驱逐良币 | 第135页 |
·放大知识的蝴蝶效应 | 第135-136页 |
·知识作用力的原理 | 第136-138页 |
·知识复用的管控 | 第138-145页 |
·知识分面 | 第138-140页 |
·知识重构 | 第140-141页 |
·知识结构化 | 第141-142页 |
·知识去文档化 | 第142-145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145-151页 |
·论文的结论 | 第145-148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148-149页 |
·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149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61页 |
附录一:问卷与测度 | 第161-163页 |
致谢 | 第163-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