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硅酸盐工业论文--玻璃工业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微通道板玻璃无铅化及还原工艺对性能的影响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36页
   ·引言第10页
   ·微通道板概述第10-22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的类型与发展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的制造工艺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的特性分析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的主要应用领域第21-22页
   ·微通道板电子倍增性的研究现状第22-33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理论第22-27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电流增益表达式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影响微通道板增益的参数第29-32页
     ·通道内壁成分及形貌对增益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·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3-34页
   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课题创新点第35-36页
第2章 实验部分第36-44页
   ·引言第36页
   ·主要原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·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7页
   ·实验样品的制备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铅铋比玻璃样品的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皮料玻璃无铅化实验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还原工艺实验样品的制备第39页
   ·测试方法及原理第39-44页
     ·物理性质测试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化学稳定性测试第41页
     ·光透过率测试第41页
     ·电阻性能测试第41页
     ·微通道板电性能测试第41-42页
     ·X 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·X 射线衍射分析第43-44页
第3章 铅铋含量对微通道板皮料玻璃性能的影响第44-59页
   ·引言第44-45页
   ·铅铋含量对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第45-49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密度及分子体积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折射率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线膨胀系数、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·铅铋含量对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耐水性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耐酸性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耐碱性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·铅铋含量对玻璃光透过率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·未还原玻璃样品的光透过率第51-53页
     ·还原后玻璃样品的光透过率第53页
   ·铅铋含量对玻璃电阻的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体电阻率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铅铋含量对面电阻率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·铅铋含量对玻璃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·微通道板的增益及电阻第57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 微通道板皮料玻璃无铅化实验探索第59-66页
   ·引言第59-60页
   ·无铅微通道板皮料玻璃的物理性能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玻璃的密度和分子体积对比第60页
     ·玻璃的折射率对比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玻璃的膨胀系数、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对比第61-62页
   ·无铅微通道板皮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第62页
   ·无铅微通道板皮料玻璃的光透过率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未还原玻璃样品的光透过率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玻璃样品还原后的光透过率第63页
   ·无铅微通道板皮料玻璃的电阻性能第63-64页
     ·还原前后玻璃体电阻率的变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·还原前后玻璃面电阻率的变化第6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5章 还原工艺对微通道板电子倍增性的影响第66-96页
   ·引言第66-67页
   ·还原温度对微通道板性能的影响第67-83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玻璃光透过率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玻璃表面金属析晶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玻璃表面元素价态及含量的影响第69-80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第80-82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微通道板电流增益的影响第82页
     ·还原温度对微通道板体电阻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·还原时间对微通道板性能的影响第83-95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玻璃光透过率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玻璃表面金属析晶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玻璃表面元素价态及含量的影响第85-93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第93-94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微通道板电流增益的影响第94页
     ·还原时间对微通道板体电阻的影响第94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结论与展望第96-98页
 1 结论第96-97页
 2 展望第97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0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专利第103-104页
致谢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变性台风强度变化的机理研究
下一篇:LAGTP微晶玻璃显微结构、导电性能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