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·台风变性判别方法 | 第9-10页 |
·台风变性气候特征 | 第10-11页 |
·变性过程对台风路径、强度、生命史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·变性数值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台风变性发生发展的机制 | 第13-15页 |
·主要科学问题及本文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特征的比较 | 第17-29页 |
·引言 | 第17页 |
·资料说明 | 第17-18页 |
·CMA、JMA及JTWC台风变性资料的比较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三家认定不同的变性台风 | 第18-19页 |
·均认定的变性台风 | 第19-21页 |
·台风变性认定差异的可能原因 | 第21-22页 |
·西北太平洋台风变性气候特征比较 | 第22-28页 |
·变性台风频数年代际变化 | 第23页 |
·变性台风季节变化 | 第23-24页 |
·变性台风地理分布特征 | 第24-26页 |
·变性台风的强度 | 第26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变性后增强和减弱台风环境场合成分析 | 第29-41页 |
·引言 | 第29-30页 |
·合成样本的选取 | 第30页 |
·环境场合成分析 | 第30-39页 |
·200hPa高度场和急流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500hPa高空槽特征 | 第32-35页 |
·850hPa相当位温场 | 第35-37页 |
·海平面气压场及垂直运动特征 | 第37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典型变性后增强和减弱台风动能和有效位能收支诊断分析 | 第41-63页 |
·个例选取 | 第41页 |
·变性后增强与减弱台风个例环流背景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200hPa环流形势 | 第42-44页 |
·500hPa环流形势 | 第44-46页 |
·1000hPa环流形势 | 第46-48页 |
·变性后增强和减弱台风动能收支诊断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有限区域动能收支方程 | 第48-49页 |
·整层大气动能收支各项的时间演变 | 第49-50页 |
·动能收支各项时间-高度剖面 | 第50-53页 |
·变性后增强和减弱台风有效位能收支诊断分析 | 第53-59页 |
·有限区域有效位能收支方程 | 第53-55页 |
·整层大气有效位能收支各项的时间演变 | 第55-59页 |
·典型变性后增强和减弱台风总能量收支 | 第59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| 第63-67页 |
·结论 | 第63-65页 |
·讨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