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1 油水分离及超疏水的研究概况 | 第12-27页 |
·油水混合物的危害及防治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油水污染物概况 | 第12页 |
·常见的油水分离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超疏水表面基本理论 | 第14-19页 |
·表面润湿性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非理想表面的表面润湿性 | 第17-19页 |
·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| 第19-23页 |
·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·超疏水自清洁 | 第23-24页 |
·抗腐蚀 | 第24页 |
·减阻 | 第24-25页 |
·增加载重 | 第25页 |
·防结霜 | 第25页 |
·微流体控制 | 第25页 |
·超疏水在油水分离上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·膜分离技术简介 | 第25页 |
·疏水亲油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2 新型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7-3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7-30页 |
·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分离膜基底的预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疏水网膜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5页 |
·超疏水网膜的机械性能检测 | 第30页 |
·疏水网膜的稳定性检测 | 第30-31页 |
·水与油在网膜表面的润湿性及网膜的表面性能表征 | 第31-34页 |
·破乳膜与分离膜的耐水压测试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油水混合液在疏水网膜上的分离实验及分离机理 | 第37-55页 |
·油水乳化液的制备及水中含油量测量 | 第37-39页 |
·乳化液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7-38页 |
·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破乳膜的破乳实验 | 第39-42页 |
·不同厚度的破乳膜的膜通量随破乳时间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操作压力对不同厚度的破乳膜通量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破乳膜破乳的影因素 | 第41-42页 |
·破乳与分离的组合实验研究 | 第42-49页 |
·破乳与分离装置介绍 | 第42-44页 |
·分离时间与分离压力对处理量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五级浮油分离装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·分离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油水分离机理探讨 | 第49-53页 |
·分离机理探讨 | 第49-50页 |
·破乳机理探讨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4 超疏水油水分离膜对油包水型乳化液的分离实验研究 | 第55-6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5-56页 |
·实验流程介绍 | 第55-56页 |
·油中含水量的检测方法 | 第56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0页 |
·膜通量与分离时间的关系 | 第56-57页 |
·油包水型乳化液分离的影响因素探讨 | 第57-58页 |
·操作压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·油包水型乳化液的分离效率 | 第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