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住房限购令引发的法律冲突及对策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一、 国内的研究 | 第11页 |
二、 境外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2-14页 |
一、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二、 各章节的安排 | 第12-13页 |
三、 创新点 | 第13页 |
四、 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商品住房限购令的概述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商品住房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一、 商品 | 第14页 |
二、 商品住房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商品住房限购令概念 | 第15-19页 |
一、 商品住房限购令 | 第16页 |
二、 限购令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三、 限购令的分类 | 第17页 |
四、 境外限售限购制度介绍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我国商品住房限购令的法律属性 | 第19-20页 |
一、 限购令属于行政法规 | 第19页 |
二、 限购令属于法 | 第19-20页 |
三、 限购令的法律依据和位阶 | 第20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限购令与宪法的冲突 | 第22-30页 |
第一节 宪法与限购令 | 第22-23页 |
一、 宪法的相关概念 | 第22页 |
二、 宪法与限购令的法律关系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购房主体资格平等冲突论 | 第23-26页 |
一、 宪法的平等权 | 第23-24页 |
二、 户籍制度与平等权 | 第24-25页 |
三、 限购令与户籍制度 | 第25-26页 |
四、 冲突的综述 | 第26页 |
第三节 公权力延伸冲突论 | 第26-28页 |
一、 公权力与私权利 | 第26页 |
二、 限购令折射出的公权和私权 | 第26-27页 |
三、 限购令的公权力延伸引发冲突 | 第27页 |
四、 私权的让渡及其要求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市场经济走向冲突论 | 第28-29页 |
第五节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限购令与合同法的冲突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合同法与限购令 | 第30-32页 |
一、 债的相关概念 | 第30-31页 |
二、 合同的相关概念 | 第31页 |
三、 合同法与限购令的法律关系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冲突论 | 第32-33页 |
一、 契约自由原则的概念 | 第32页 |
二、 限购令与契约自由原则的冲突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冲突论 | 第33-34页 |
一、 涉及限购令的合同案例 | 第33-34页 |
二、 合同有效与物权变更登记失败的矛盾 | 第34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限购令与物权法的冲突 | 第35-40页 |
第一节 物权法与限购令 | 第35-37页 |
一、 物权的相关概念 | 第35-36页 |
二、 不动产登记及其效力 | 第36页 |
三、 物权法与限购令的法律关系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立法权冲突论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审查冲突论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六章 限购令的完善对策 | 第40-48页 |
第一节 限购令的实施效果 | 第40-42页 |
一、 积极的作用 | 第40-41页 |
二、 不足和欠缺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限购令的局限性 | 第42-44页 |
一、 没有触及我国住房制度体系本身 | 第42页 |
二、 自身存在漏洞 | 第42-43页 |
三、 挤出效应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完善限购令 | 第44-47页 |
一、 我国住房体系未来的目标 | 第45页 |
二、 完善的对策 | 第45-47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结束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博士/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件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