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丙酸菌简介 | 第9-10页 |
·丙酸菌的发现 | 第9页 |
·丙酸菌的分类 | 第9-10页 |
·丙酸菌特性及应用 | 第10-13页 |
·丙酸菌特性 | 第10-11页 |
·丙酸菌应用 | 第11-13页 |
·丙酸菌穿梭载体构建 | 第13-15页 |
·丙酸菌天然内源质粒 | 第13-14页 |
·丙酸菌-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构建 | 第14-15页 |
·质粒载体导入丙酸菌方法 | 第15页 |
·本课题研究目的、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谢氏丙酸菌-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载体构建 | 第17-33页 |
·前言 | 第17-20页 |
·材料 | 第20-22页 |
·质粒及菌株 | 第20-21页 |
·常用酶及生化试剂 | 第21页 |
·试剂及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培养基及生化试剂配置 | 第22-2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| 第23页 |
·质粒提取 | 第23-24页 |
·DNA 的酶切与连接 | 第24-25页 |
·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酶切验证 | 第25页 |
·PCR | 第25-26页 |
·DNA 纯化 | 第26-27页 |
·构建穿梭载体的技术路线图 | 第27-2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pTD-PcsAF 载体构建 | 第28-30页 |
·pTD-PcsAF 载体的鉴定 | 第30-31页 |
·PcsAF 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| 第31页 |
·丙酸菌的转化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谢氏丙酸菌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| 第33-41页 |
·前言 | 第33-3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培养基 | 第34-35页 |
·谢氏丙酸菌 WT 感受态制备以及转化方法 | 第35页 |
·转化方法 | 第35页 |
·复苏及筛选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细胞生长时期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·洗涤缓冲液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电转条件(电压)优化 | 第38-39页 |
·质粒 DNA 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电转后复原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HemA 基因在谢氏丙酸菌 WT 中的表达及鉴定 | 第41-54页 |
·前言 | 第41-42页 |
·材料 | 第42-43页 |
·片段基因及菌株 | 第42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42-43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43页 |
·方法 | 第43-49页 |
·培养丙酸菌 WT | 第43页 |
·质粒提取 | 第43-44页 |
·PCR | 第44页 |
·酶切连接 | 第44-45页 |
·电转化 | 第45页 |
·RNA 提取(TRIZol 法) | 第45-46页 |
·RNA 反转录(RT-PCR) | 第46-49页 |
·ALA 活性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ALA 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49页 |
·样品 ALA 含量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·载体构建 | 第50-51页 |
·RNA 提取结果 | 第51页 |
·RT-PCR 图 | 第51-52页 |
·ALA 标准曲线 | 第52页 |
·ALA 含量测定 | 第52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