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国际法论文--国籍法论文--人权的国际保护论文

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第一章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国际人道法(概述)第12-17页
 第一节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概念第12-15页
  一、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性武装冲突第12-14页
  二、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“内部动乱和紧张局势”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支配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国际人道法第15-17页
第二章 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第17-32页
 第一节 国际人道法条约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第18-21页
  一、 1949 年《日内瓦公约》共同第三条第18-19页
  二、 1977 年《第二附加议定书》第19-21页
   (一) 作战方法和作战手段第19-20页
   (二) 禁止不分皂白的攻击(Indiscriminate attacks)第20页
   (三) 议定书的执行和对议定书的严重违反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习惯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第21-28页
  一、 以禁止攻击平民为例看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习惯法的确立第21-24页
   (一) 国家实践第21-23页
   (二) 法律确信第23-24页
  二、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习惯国际法第24-28页
   (一) 《第一附加议定书》作为习惯国际法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第24-25页
   (二) 国际组织认为已成为习惯国际法的人道法规则第25-27页
    1.联合国认为已成为习惯国际法的国际人道法规则第25-26页
    2.其他国际组织认为已成为习惯国际法的国际人道法规则第26-27页
   (三) 马尔顿条款第27页
   (四) 国际人道法规则的强行法性质第27-28页
 第三节 适用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——几个关键的问题第28-32页
  一、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平民的定义第28-29页
  二、 无法将平民与作战人员区分的困境——战斗员身份的缺失第29-30页
  三、 直接参与敌对行动——保护的丧失第30-32页
   (一) 损害下限(Threshold of harm)第31-32页
   (二) 直接因果关系(Direct causation)第32页
   (三) 交战联系(Belligerent nexus)第32页
第三章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国际人道法的挑战第32-40页
 第一节 主权国家抗拒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国际人道法第33-35页
  一、 国际人道法的适用对国内主权的冲击第33-34页
  二、 国家因政治考量而拒绝适用国际人道法第34-35页
 第二节 国际人道法约束反叛团体面临的问题第35-37页
  一、 国际人道法约束非缔约方的反叛团体与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第35页
  二、 对国际人道法约束非政府方的反叛团体的争议第35-37页
   (一) 国际人道法约束非政府方是否存在理论合理性第35-37页
   (二) 国际人道法约束非政府方是否存在实践可能性第37页
 第三节 缺乏对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的有效追诉机制第37-40页
  一、 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刑事追诉机制的缺失第37-38页
  二、 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及评价第38-40页
   (一) 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第38-39页
   (二) 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第39页
   (三) 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39-40页
第四章 促进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遵守第40-46页
 第一节 促进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并营造“遵守文化”第40-41页
  一、 促进国际人道法的传播第40-41页
  二、 营造“遵守文化”第41页
 第二节 发挥主权国家的作用促进适用及遵守第41-42页
  一、 国内实施性立法第41-42页
  二、 利用国内刑法机制对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进行惩处第42页
 第三节 利用国际组织促进适用及遵守第42-44页
  一、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42-43页
  二、 联合国第43-44页
 第四节 借用人权保护机制第44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-50页
后记第50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--以法院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监督为视角
下一篇:战争罪国际法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