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--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

汉麻生长过程中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1-24页
 1 汉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第11-12页
 2 汉麻植物的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·汉麻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·汉麻植物提取物的功效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大麻酚类化合物的功效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其他功效第14-15页
   ·汉麻植物提取物的抗菌功效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抗菌功效的成分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抗菌机理第16页
 3 浅表性皮肤真菌的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·主要的浅表性皮肤真菌第16-17页
   ·浅表性皮肤真菌的形态第17-18页
   ·常见的浅表性皮肤真菌病第18-19页
   ·治疗浅表性皮肤真菌病的药物第19页
 4 天然植物抗真菌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9-22页
   ·植物源抗真菌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    ·黄酮类化合物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酚类化合物第21页
   ·植物源抗真菌剂的功效及影响因素第21页
   ·植物源抗真菌剂的应用第21-22页
 5 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22-24页
   ·目的及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·主要内容第23-24页
第二章 汉麻植物生长过程中根、茎、叶粗提物的抗真菌功效研究第24-45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4-29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24-25页
   ·主要药品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-29页
     ·提取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抑菌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抗真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第28-29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29-43页
   ·汉麻植物生长过程中根、茎、叶粗提物的抗真菌功效第29-40页
     ·汉麻植物生长过程中各部位粗提物的抗真菌功效对比第29-38页
     ·成熟期汉麻叶粗提物对四种浅表性皮肤真菌的MIC值第38-40页
   ·影响抗真菌功效的主要因素第40-43页
     ·pH值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第42页
     ·作用时间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脱色处理第43页
 3 讨论与小结第43-45页
   ·汉麻植物粗提物抗真菌功效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第44页
   ·主要因素对抗真菌功效的影响第44-45页
第三章 汉麻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安全性评价第45-58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5-52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45页
   ·主要药品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46-4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7-52页
     ·工艺优化第47页
     ·抑菌试验第47页
     ·安全性试验第47-52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·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固液比第52页
     ·提取时间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提取温度第53页
     ·提取次数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优化结果验证第54页
   ·安全性试验第54-57页
     ·鸡胚尿囊膜(CAM)试验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红细胞(RBC)溶血试验第5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57-58页
   ·提取工艺优化第57页
   ·粗提物的安全性第57-58页
第四章 汉麻叶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与抗真菌功效的相关性第58-73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8-63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58页
   ·主要药品试剂第58-59页
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5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9-63页
     ·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总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抑菌试验第62-63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63-72页
   ·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第63-67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试验第63-65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第65-67页
   ·总黄酮类化合物和总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第67页
     ·总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第67-68页
   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真菌活性的关系第68-70页
   ·分离组分与抗真菌活性的关系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分离组分的抗真菌活性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分离组分中活性物质的含量第71-72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72-73页
   ·总酚,总黄酮类化合物在汉麻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第72页
   ·抗真菌效果与总酚、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第72-73页
第五章 全文结论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PFGE分型及耐喹诺酮类药物gyrA基因突变分析
下一篇:学习型政党建设路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