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运用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绪论第10-15页
 1 选题依据第10-11页
 2 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11-13页
 3 研究方法第13页
 4 实施方案第13-15页
第一章 需要理论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·需要的概念和特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需要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·需要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6-17页
   ·需要的基本分类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横向分类第18页
     ·纵向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·需要的作用第19-21页
第二章 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第21-28页
   ·精神需要的概念与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精神需要的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·精神需要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·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体系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的关系第23-24页
   ·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第24-28页
     ·拓展理论视角,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充实教学内容,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勃生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体现以人为本,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第26页
     ·带动精神生产,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第26-28页
第三章 当前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28-36页
   ·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调查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9页
   ·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交往的需要第30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尊重的需要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自我奉献的需要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求知的需要第32-33页
   ·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的主要问题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·求知需要陷入误区第34页
     ·奉献意识逐渐淡化第34页
     ·自尊需求被过分强调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交往需求过于迫切第35-36页
第四章 以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为视角,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第36-46页
   ·重视个体需要,构建信息沟通机制第36-38页
     ·信息沟通模型建构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构建全面信息沟通机制第37-38页
   ·分清主次,关注大学生的交往需要第38-40页
   ·统筹兼顾,把握大学生的其他需要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完善机制建设,实现大学生自尊需求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倡导奉献精神,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强化“两课”教育功能,带动学生求知需求第42-43页
   ·与时俱进,体现需要的时代性第43-46页
     ·观念要与时俱进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方法要与时俱进第44页
     ·机制要与时俱进第44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附录: 大学生精神需要调查问卷第50-52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系统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潜在客户数据挖掘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