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3页 |
·公司治理的涵义及研究状况 | 第14-16页 |
·公司治理的涵义 | 第14页 |
·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状况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状况 | 第15-16页 |
·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概述 | 第16-17页 |
·商业银行和公司治理 | 第16页 |
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概述 | 第17-21页 |
·农村信用社的性质与发展历史 | 第17-18页 |
·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的不同 | 第18页 |
·新一轮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状况 | 第18-20页 |
·新一轮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| 第20-21页 |
·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现状与分析 | 第23-40页 |
·组织定性与组织目标模糊 | 第23-25页 |
·机构体制“官办化” | 第23-24页 |
·“合作金融”的属性丧失 | 第24页 |
·组织目标的冲突 | 第24-25页 |
·经营严重脱离其“办社宗旨” | 第25页 |
·产权虚置与所有者缺位 | 第25-28页 |
·“存款化股金”和“贷款化股金”导致农村信用社产权虚置 | 第25-27页 |
·股权过于分散,股东(社员)无法真正参与公司治理 | 第27-28页 |
·资本充足性与稳定性不足,公司治理机制效果难以有效发挥 | 第28页 |
·“三会一层”形同虚置 | 第28-32页 |
·社员代表大会“有名无实” | 第29-30页 |
·理事会“流于形式” | 第30页 |
·监事会“形同虚设” | 第30-31页 |
·高管层对理事长“惟命是从”,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才能和执业操守 | 第31-32页 |
·“内部人”控制 | 第32页 |
·信息披露不到位 | 第32-33页 |
·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| 第33-36页 |
·人事选拔机制不科学 | 第33-34页 |
·薪酬制度不合理 | 第34-35页 |
·缺乏有效的中长效激励机制 | 第35-36页 |
·省联社的管理越位及行政干预 | 第36-38页 |
·成立省联社的初衷 | 第36页 |
·改革实践与改革初衷严重偏离 | 第36-37页 |
·问题产生原因 | 第37-38页 |
·外部债权人的约束软弱无力 | 第38页 |
·企业文化落后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比较研究 | 第40-47页 |
·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| 第40-44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概况 | 第40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成功经验 | 第40-43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教训 | 第43-44页 |
·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不足 | 第44页 |
·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 | 第44-47页 |
·村镇银行的概况 | 第44-45页 |
·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 | 第45页 |
·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教训 | 第45-46页 |
·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改进思路与效果分析 | 第47-59页 |
·构建农村信用社良好公司治理的前提 | 第47-49页 |
·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及治理目标 | 第47页 |
·确定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选择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 | 第48-49页 |
·构建农村信用社良好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 | 第49-55页 |
·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 | 第49页 |
·还原股金的本来面目,真正实现股金的“资本化” | 第49页 |
·取消县级联社的法人地位,成立地市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法人机构 | 第49-50页 |
·引进战略投资者 | 第50-51页 |
·规范和强化“分权制衡机制” | 第51-54页 |
·要加强信息披露,提高经营管理的“透明度” | 第54-55页 |
·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| 第55页 |
·构建外部治理机制的对策 | 第55-57页 |
·各级政府加强自我约束,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| 第55-56页 |
·要加强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相关法制建设 | 第56页 |
·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 | 第56-57页 |
·要建立健全金融控制权市场机制 | 第57页 |
·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| 第57页 |
·努力培育农村信用社先进的公司治理文化 | 第57-58页 |
·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进效果分析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