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3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县域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·金融发展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现代金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5页 |
·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金融约束论 | 第17页 |
·县域金融的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支付交易功能 | 第17页 |
·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| 第17-18页 |
·资本配置功能 | 第18页 |
·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| 第18页 |
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| 第18-19页 |
·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榆林县域经济及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| 第20-35页 |
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榆林市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0-21页 |
·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1-24页 |
·县域金融发展现状 | 第24-31页 |
·正规金融营业网点分布 | 第24-26页 |
·农村正规金融支农规模 | 第26-29页 |
·正规金融支农效率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榆林县域金融支农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县域金融体系建设滞后,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| 第31-32页 |
·存款资金持续外流,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本动力 | 第32页 |
·县域信用担保不足,经济主体融资障碍高 | 第32页 |
·县域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滞后,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| 第32页 |
·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低,金融支农比重有待提升 | 第32-33页 |
·县域社会信用文化缺失,银行机构缺乏放贷积极性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榆林县域金融支农绩效实证分析 | 第35-43页 |
·县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判断 | 第35-36页 |
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| 第35页 |
·二者关系的整体判断 | 第35-36页 |
·县域金融满足度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农村金融潜在需求分析之一:农户资金需求 | 第36-37页 |
·农村金融需求之二:乡镇企业对金融的需求 | 第37-38页 |
·农村金融供给程度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县域金融支农贡献率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模型确定、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39-40页 |
·实证结果解释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加强县域金融支农的政策建议 | 第43-45页 |
·拓宽县域资金供给渠道 | 第43页 |
·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| 第43页 |
·建立配套的政策体系,防止资金外流 | 第43页 |
·发挥政策性金融扶持作用 | 第43-44页 |
·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| 第44页 |
·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| 第44页 |
·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| 第44页 |
·建立农村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