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1页 |
·长大下坡的界定 | 第8-9页 |
·我国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形势 | 第9页 |
·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综合处治技术 | 第9-11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特性分析 | 第18-34页 |
·事故致因理论及因素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事故致因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事故致因因素 | 第19-22页 |
·驾驶员驾驶特性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驾驶员信息处理的阶段划分及处理过程 | 第22-24页 |
·驾驶特性分析 | 第24-28页 |
·事故安全特性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典型事故形态与成因 | 第28-30页 |
·目前的安全治理措施 | 第30页 |
·超载安全影响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制动失效时速度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基于 ADAMS/Car 的长大下坡路段道路安全评价 | 第34-40页 |
·ADAMS/Car 软件简介 | 第34页 |
·仿真系统构建 | 第34-37页 |
·安全仿真实验 | 第37-39页 |
·车辆安全行驶状态参数 | 第37-38页 |
·仿真评价系统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 | 第40-108页 |
·安全保障设计整体思路 | 第40-42页 |
·道路线形改善 | 第42-48页 |
·纵坡设计 | 第42-46页 |
·道路线形视觉辅助改善措施 | 第46-48页 |
·基于 ADAMS/Car 的路段安全评价及限速建议 | 第48-63页 |
·评价路段选择及其运行速度预测 | 第48-50页 |
·基于预测运行速度的安全仿真 | 第50-60页 |
·仿真结果实例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安全评价及限速模型建立 | 第62-63页 |
·超载及超速管理 | 第63-74页 |
·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| 第63-64页 |
·超载超限控制 | 第64-65页 |
·超速控制 | 第65-73页 |
·服务设施 | 第73-74页 |
·平纵组合路段横向稳定安全保障技术 | 第74-86页 |
·平纵组合路段车辆横向受力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满足规范要求的曲线超高设置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平纵组合路段失控车辆横向稳定性超高设置需求 | 第80-86页 |
·避险车道设置 | 第86-104页 |
·设置原则及方法 | 第87-89页 |
·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避险车道位置确定 | 第89-92页 |
·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的确定 | 第92-98页 |
·引道设计 | 第98-101页 |
·避险车道入口与主线的衔接设计 | 第101-103页 |
·避险车道配套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 | 第103-104页 |
·其他被动防护设施设置 | 第104-106页 |
·强制减速设施 | 第104-105页 |
·护栏 | 第105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第五章 工程实例应用 | 第108-118页 |
·云南保腾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| 第108-111页 |
·连续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实施 | 第111-1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18-119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18页 |
·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-123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