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·立题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和主要指标及效果 | 第14-24页 |
·水地球化学 | 第15-19页 |
·Cl~-浓度 | 第15-17页 |
·SO_4~(2-)浓度 | 第17-19页 |
·其他离子浓度 | 第19页 |
·气体地球化学 | 第19-21页 |
·甲烷浓度 | 第19-20页 |
·H_2S 含量 | 第20页 |
·底层海水中CO_2 的喷溢和大气中CO_2 含量 | 第20-21页 |
·同位素地球化学 | 第21页 |
·稳定同位素特征 | 第21页 |
·高~4He 含量 | 第21页 |
·沉积物热释光 | 第21页 |
·酸解烃 | 第21-24页 |
第3章 酸解烃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及可靠性 | 第24-44页 |
·996 站位A 井 | 第25-29页 |
·996 站位E 井 | 第29-34页 |
·甲烷碳同位素 | 第34-36页 |
·ODP204 航次1250 站位C 井 | 第36-41页 |
·湿沉积物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南海工区选定及地质条件分析 | 第44-52页 |
·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程 | 第44-45页 |
·地形地貌条件 | 第45-47页 |
·沉积条件 | 第47-48页 |
·构造地质条件 | 第48-51页 |
·水合物赋存的主要构造类型 | 第48-49页 |
·工区构造发育情况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·物质来源 | 第51页 |
·流体通道 | 第51页 |
·运移条件 | 第51页 |
·赋存环境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酸解烃法在工区的应用 | 第52-68页 |
·烃类组分测试 | 第52-59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52-53页 |
·取样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测试方法与结果 | 第54-57页 |
·烃类组分测试结果处理 | 第57-59页 |
·甲烷碳同位素测试 | 第59-68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59-60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60页 |
·甲烷干燥系数及烃类湿度 | 第60-65页 |
·地质角度的甲烷成因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甲烷碳同位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6章 成藏模式及有利远景区 | 第68-73页 |
·水合物成藏系统 | 第68-69页 |
·有利远景区预测 | 第69-73页 |
第7章 结论与认识 | 第73-74页 |
·工作成果 | 第73页 |
·心得体会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7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