汶川地震主断裂反射地震探测浅层资料处理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 
| 1、绪论 | 第9-13页 | 
| ·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| 第9-10页 | 
| 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0-11页 | 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 
| ·重点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 
| 2、地震资料处理原理及常用方法 | 第13-27页 | 
| ·静校正处理技术原理 | 第13-20页 | 
| ·井深校正 | 第13-14页 | 
| ·地形校正 | 第14页 | 
| ·低速带校正 | 第14-20页 | 
| ·基准面的确定 | 第17-18页 | 
| ·替换速度的确定 | 第18-20页 | 
| ·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原理 | 第20-23页 | 
| ·地表一致性模型 | 第20-21页 | 
| ·对数频域谱分解 | 第21-22页 | 
| ·迭代法直接分解 | 第22-23页 | 
| ·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| 第23页 | 
| ·DMO 原理 | 第23-27页 | 
| 3、浅层处理关键技术 | 第27-44页 | 
| ·研究区位置与地质概况 | 第27-30页 | 
| ·采集参数 | 第30-31页 | 
| ·激发接收条件 | 第31-32页 | 
| ·成像条件 | 第32页 | 
| ·资料分析与滤波实验 | 第32-41页 | 
| ·品质分析 | 第32-35页 | 
| ·滤波试验 | 第35-37页 | 
| ·覆盖次数试验 | 第37-41页 | 
| ·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主要思路 | 第41页 | 
| ·预处理 | 第41页 | 
| ·常规处理 | 第41页 | 
| ·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关键步骤 | 第41-44页 | 
| 4、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 | 第44-64页 | 
| ·原理与参数的选择 | 第45-49页 | 
| ·相对延迟时折射校正的基本原理 | 第45-46页 | 
| ·实现的步骤 | 第46-48页 | 
| ·基准面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 
| ·具体内容与应用效果分析 | 第49-64页 | 
| ·建立观测系统 | 第51-52页 | 
| ·拾取初至 | 第52-54页 | 
| ·计算速度模型 | 第54-55页 | 
| ·速度与延迟时分析 | 第55-57页 | 
| ·建立模型并计算静校正量 | 第57-60页 | 
| ·静校正后效果分析 | 第60-64页 | 
| 5、反射地震探测浅层资料处理方法 | 第64-82页 | 
| ·预处理 | 第64-67页 | 
| ·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技术的方法验证及效果分析 | 第67-69页 | 
| ·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反褶积技术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| 第69-73页 | 
| ·预测反褶积的数学模型 | 第69-71页 | 
| ·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数学模型 | 第71-72页 | 
| ·预测反褶积与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效果比较 | 第72-73页 | 
| ·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叠加的方法验证及效果分析 | 第73-82页 | 
| ·共中心点叠加与DMO 叠加理论 | 第74-76页 | 
| ·DMO 叠加效果分析 | 第76-82页 | 
| 6、结论 | 第82-83页 | 
| 致谢 | 第83-84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