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伊顿公学办学特色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一、形成办学特色是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| 第10页 |
二、伊顿公学办学特征的可借鉴性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一、理论价值 | 第11页 |
二、实践价值 | 第11页 |
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一、英国公学办学特色的研究 | 第11-17页 |
二、伊顿公学的办学特色研究 | 第17-18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伊顿公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| 第20-24页 |
第一节 初创时期——皇室呵护,高贵诞生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成长时期——历经磨炼,彻底改革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今日伊顿——独领风骚,前途无限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伊顿公学的办学特色的体现 | 第24-46页 |
第一节 培养精英的办学理念 | 第24-27页 |
一、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 | 第24页 |
二、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| 第24-26页 |
三、灵活多样的育人途径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权责分明而又相互合作的行政体制 | 第27-30页 |
一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| 第27-28页 |
二、行政机构:学校管理委员会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 专业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设置 | 第30-42页 |
一、全面设置的课程特色 | 第30-38页 |
二、认真负责全面提高的学业管理 | 第38-42页 |
第四节 细致入微的学生管理 | 第42-44页 |
一、宿舍安排:人文关怀的完美体现 | 第42页 |
二、宿舍生活:自我成长的绝佳场所 | 第42-43页 |
三、“舍监”职责:家长兼教师的双重角色 | 第43-44页 |
第五节 严格的教师选拔与管理 | 第44-46页 |
一、提供优厚待遇,吸引和保证优秀师资 | 第44页 |
二、聘用制度灵活,兼职和访问教师大量存在 | 第44-45页 |
三、严格的教师考核与管理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伊顿公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归因分析 | 第46-53页 |
第一节 英国人的宗教及捐赠教育传统 | 第46-49页 |
一、教会教育的推动作用 | 第46页 |
二、捐办教育的推波助澜 | 第46-48页 |
三、宗教教义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完美契合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贵族情结的根深蒂固 | 第49-51页 |
一、贵族精神孕育着的社会责任感 | 第49-50页 |
二、绅士风度体现着英国民族精神 | 第50页 |
三、公学教育肩负着传承贵族文化的使命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广泛且深厚的校友网络 | 第51-53页 |
一、校友的人力支持 | 第51-52页 |
二、校友的物力支助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伊顿公学对我国民办学校实施精英教育的启示 | 第53-65页 |
第一节 民办学校需强化学校内部结构 | 第53-60页 |
一、因校制宜,形成独特办学理念 | 第53-54页 |
二、创设优良环境,重视隐形课程的教育作用 | 第54-55页 |
三、均衡课程比重,重视体育教育和活动课程 | 第55-57页 |
四、人性化管理,完善住宿制 | 第57-58页 |
五、以师为本,留住教师从关注细节做起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民办学校需优化学校外部环境 | 第60-65页 |
一、加强校际联络,兼收并蓄办学之道 | 第60-61页 |
二、发挥校友作用,为校发展献计献策 | 第61-62页 |
三、适应时代发展,继承与创新并行之 | 第62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0页 |
后记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