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8-9页 |
| ·Pro/E 参数化设计开发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课题的来源 | 第10-12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3-16页 |
| 第二章 Pro/TOOLKIT 二次开发机理与策略研究 | 第16-26页 |
| ·Pro/TOOLKIT 的基本概念 | 第16-19页 |
| ·句柄类型 | 第16-18页 |
| ·模糊句柄 | 第16-18页 |
| ·数据结构句柄 | 第18页 |
| ·类型强制转换 | 第18-19页 |
| ·Pro/TOOLKIT 程序开发结构 | 第19-22页 |
| ·程序设计 | 第20-21页 |
| ·菜单设计 | 第21页 |
| ·注册文件 | 第21-22页 |
| ·编译链接 | 第22页 |
| ·Pro/TOOLKIT 程序开发模式 | 第22-24页 |
| ·内嵌式开发 | 第22-23页 |
| ·外接式开发 | 第23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基于模板驱动的参数化设计重用技术研究 | 第26-36页 |
| ·设计重用技术基本概念 | 第26-28页 |
| ·设计重用的基本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基于模板驱动的设计重用技术 | 第27-28页 |
| ·基于模板驱动的参数化设计重用模块的设计 | 第28-33页 |
| ·MFC 与UI 对话框技术 | 第28-29页 |
| ·模型库的建立 | 第29页 |
| ·模板的参数化设计 | 第29-33页 |
| ·模板零件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| ·模板的参数化交互界面的设计 | 第31-33页 |
| ·工程图的自动更新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四章 零件间尺寸参数化关联技术研究 | 第36-50页 |
| ·关联设计基本概念 | 第36-39页 |
| ·关联设计的原理 | 第36页 |
| ·关联设计的类型 | 第36-38页 |
| ·纵向关联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横向关联设计 | 第38页 |
| ·关联设计构想 | 第38-39页 |
| ·“ini 伪数据库”技术 | 第39-40页 |
| ·ini 数据文件书写格式 | 第39页 |
| ·ini 数据文件动作函数 | 第39-40页 |
| ·零件间参数化关联模块的设计 | 第40-44页 |
| ·尺寸关联规则的制定 | 第41-42页 |
| ·尺寸信息的读取 | 第42-43页 |
| ·尺寸信息的传递 | 第43-44页 |
| ·基于零件间参数化关联设计技术的实例验证 | 第44-48页 |
| ·建立关联规则表达式 | 第44-47页 |
| ·输入参数前后变化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五章 基于定位坐标系的自动装配技术的研究 | 第50-70页 |
| ·自动装配基本概念 | 第50-54页 |
| ·元件装配的定位原理 | 第50-51页 |
| ·自动装配的实现方法 | 第51-54页 |
| ·定位坐标法在实现方法上的优越性 | 第54-56页 |
| ·建模上的优越性 | 第54-55页 |
| ·独立并依附于元件模型 | 第54页 |
| ·坐标系的建立方便快捷 | 第54-55页 |
| ·装配上的优越性 | 第55-56页 |
| ·约束方式唯一 | 第55-56页 |
| ·约束方向唯一 | 第56页 |
| ·基于定位坐标系的自动装配模块的设计 | 第56-68页 |
| ·特征树约束法在元件自动装配中的应用 | 第56-62页 |
| ·指定具体特征的特征树 | 第57-59页 |
| ·装配特征树的创建 | 第59-62页 |
| ·参数化约束法在元件自动装配中的应用 | 第62-68页 |
| ·装配元件路径对象的获取 | 第66-67页 |
| ·装配元件之间偏距问题的处理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| ·工作总结 | 第70-71页 |
| ·主要完成的工作 | 第70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70-71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| ·存在的问题 | 第71页 |
| ·展望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