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9页 |
一、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(二) 选题的意义 | 第13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| 第13-22页 |
(一) “问题学生”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4-16页 |
(二) “问题学生”转化策略的研究 | 第16-20页 |
(三) 对“异常学生”心理调整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三、 概念的界定 | 第22-24页 |
(一) 异常学生——问题学生的一种 | 第22-23页 |
(二) 学生管理 | 第23-24页 |
四、 本研究方案设计 | 第24-29页 |
(一)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4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(三)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“异常学生”及其管理现状 | 第29-51页 |
一、 “异常学生”的现状描述 | 第29-38页 |
(一) “异常学生”的数量急剧增多 | 第29-31页 |
(二) “异常学生”的分类描述 | 第31-38页 |
二、 “异常学生”造成的不良影响 | 第38-44页 |
(一) 增加班级管理难度,牵制教师精力 | 第38-40页 |
(二) 危害自身和他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| 第40-42页 |
(三) 加重对于教师的信任危机 | 第42-43页 |
(四) 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声誉 | 第43-44页 |
三、 J中学“异常学生”管理现状 | 第44-51页 |
(一) 德育部门过度强调“感化教育”遭质疑 | 第44-46页 |
(二) 班主任“软”“硬”兼施收效欠佳 | 第46-48页 |
(三) 任课教师只管“分数”不管“心理” | 第48-49页 |
(四) 心理老师身单势薄辐射作用小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“异常学生”管理障碍的多视角分析 | 第51-64页 |
一、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| 第51-53页 |
(一) 社会风气诱发中学生心理异常 | 第52页 |
(二) 网络环境加剧中学生心灵孤独 | 第52-53页 |
二、 学校管理缺乏政策支持与有效方法 | 第53-59页 |
(一) “应试”与“素质”拉锯战加重学业负担 | 第54-56页 |
(二) 德育活动形式重于内容影响效果 | 第56页 |
(三) 社会对学校的过度要求使学校管理畏首畏尾 | 第56-57页 |
(四) 教师缺乏有效教育、管理手段 | 第57-59页 |
三、 家庭教育的不当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| 第59-64页 |
(一) 独生子女背景下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| 第59-60页 |
(二) 社会变革冲击下产生了一些“畸形”的家庭结构 | 第60-62页 |
(三) 一些家庭内部教育的不一致 | 第62-63页 |
(四) 一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“异常学生”管理的实践探索 | 第64-90页 |
一、 端正教育的价值观 | 第64-68页 |
(一) 不抛弃、不放弃任何一个“异常学生” | 第64-66页 |
(二) 以崇高的师德影响“异常学生” | 第66-68页 |
二、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,教师各司其职 | 第68-80页 |
(一) 班主任以个案形式转化“异常学生” | 第68-78页 |
(二) 任课教师以“帮教”形式走近“异常学生” | 第78-79页 |
(三) 心理老师以“暗访”形式排摸“异常学生” | 第79-80页 |
三、 克服德育活动形式化,提高针对性 | 第80-86页 |
(一) 心理健康教育——以“防”胜“治” | 第80-81页 |
(二) 群育教育——以“群”解“独” | 第81-83页 |
(三) 感恩教育——以“德”明“责” | 第83-84页 |
(四) 文体活动——展个性树信心 | 第84-86页 |
四、 对家庭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| 第86-90页 |
(一) 拓宽沟通渠道——加强家校合作 | 第86-88页 |
(二) 加强针对性指导——支持家庭教育 | 第88页 |
(三) 评选“探究型家庭”——辐射家庭教育经验 | 第88-90页 |
第五章 再改进:“异常学生”管理的经验总结 | 第90-98页 |
一、 前期管理实践的反思 | 第90-92页 |
(一) 管理实践的成效 | 第90-91页 |
(二) 管理实践的不足 | 第91-92页 |
二、 进一步强化责任,建立层级管理 | 第92-93页 |
(一) 将“异常学生”的转化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| 第92页 |
(二) 培养“校园专家”团队,建立层级管理 | 第92-93页 |
三、 学校要寻求社区支持,形成教育合力 | 第93-95页 |
(一) 开发资源,开办家长学校 | 第93-94页 |
(二) 集思广益,建立“问题解决小组” | 第94-95页 |
四、 政府需调整评价导向,建立相应政策 | 第95-98页 |
(一) 出台多元评价体系,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| 第95-96页 |
(二) 调整相关政策使学校敢于管理 | 第96页 |
(三) 提高重视“异常学生”问题,立项研究 | 第96-98页 |
结语 | 第98-99页 |
附录一:调查问卷(教师) | 第99-103页 |
附录二: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(摘要) | 第103-108页 |
附录三:调查问卷(家长) | 第108-112页 |
附录四:家长调查问卷数据统计(摘要) | 第112-116页 |
附录五:访谈提纲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1页 |
后记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