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观经济视角下的福善场镇沿街风貌整治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相关研究及理论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14-17页 |
2 项目背景与关键问题识别 | 第17-31页 |
·项目背景介绍 | 第17-18页 |
·现状空间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建筑条件 | 第19-20页 |
·空间环境 | 第20-21页 |
·配套设施 | 第21-22页 |
·关键问题识别 | 第22-24页 |
·政绩冲动 | 第22-23页 |
·经济压力 | 第23页 |
·技术和安全性要求 | 第23-24页 |
·整治思路和原则 | 第24-26页 |
·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都江堰市——符号化整治模式提升旅游吸引力 | 第26-28页 |
·渔门镇——多角度整治模式促进业态发展 | 第28-31页 |
3 景观经济视角下的整治策略 | 第31-41页 |
·风貌营造策略 | 第31-33页 |
·标识性风貌打造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注重整体形象包装与策划 | 第32-33页 |
·后续风貌维护 | 第33页 |
·风貌整治与旅游培育并全 | 第33-35页 |
·产业理性定位 | 第33-34页 |
·业态功能的灵活组合 | 第34页 |
·居民就业的政策扶持 | 第34-35页 |
·成本控制及可行性策略 | 第35-41页 |
·建筑改造控制投入 | 第35-36页 |
·分级整治 | 第36-37页 |
·元素分类整理分析 | 第37页 |
·试点推广和模式化 | 第37-38页 |
·设计表达模式 | 第38-41页 |
4 分层次风貌设计 | 第41-59页 |
·风貌定位和载体 | 第41-45页 |
·风貌定位 | 第41-42页 |
·风貌注入手法 | 第42-43页 |
·风貌载体 | 第43-45页 |
·整体空间尺度 | 第45-48页 |
·山水格局的强化提升 | 第45-46页 |
·周边区域统筹规划 | 第46-47页 |
·空间分类打造 | 第47-48页 |
·街道尺度 | 第48-59页 |
·建筑界面优化 | 第48-51页 |
·底界面优化 | 第51-52页 |
·公共空间系统整合 | 第52-54页 |
·节点的打造 | 第54-57页 |
·环境设施整治 | 第57-59页 |
5 建筑改造手段和材料 | 第59-71页 |
·墙面 | 第59-61页 |
·屋顶 | 第61-63页 |
·披檐 | 第61-62页 |
·装饰架 | 第62-63页 |
·门窗和阳台 | 第63-66页 |
·檐廊 | 第66-67页 |
·其他装饰构件 | 第67-71页 |
·GRC 装饰构件 | 第68-69页 |
·空调架 | 第69-71页 |
6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施工阶段问题及调整 | 第71-72页 |
·最终成果的评价与反思 | 第72-73页 |
·推广应用性评价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附录 | 第79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