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·植物耐寒机理 | 第13-16页 |
·细胞膜系统 | 第13-14页 |
·保护酶系统 | 第14页 |
·渗透调节物质 | 第14-15页 |
·解剖结构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林木耐寒性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厚荚相思树种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目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厚荚相思子代测定林的寒害调查研究 | 第19-2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9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厚荚相思耐寒性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| 第24-5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人工低温胁迫试验 | 第24-25页 |
·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25-29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53页 |
·各项指标方差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质膜透性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低温胁迫下厚荚相思叶状柄解剖特征研究 | 第54-6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人工低温胁迫试验 | 第54页 |
·叶状柄解剖形态 | 第54-55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5页 |
·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低温胁迫对厚荚相思家系叶状柄解剖特征的影响 | 第56-61页 |
·厚荚相思叶状柄组织紧密度与疏松度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及耐寒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66-76页 |
·相关性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主成分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耐寒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耐寒家系综合评定 | 第70-74页 |
·主成分综合模型 | 第70-71页 |
·隶属函数法 | 第71-72页 |
·系统聚类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76-82页 |
·讨论 | 第76-81页 |
·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与耐寒性 | 第76-77页 |
·保护酶系统与耐寒性的关系 | 第77-78页 |
·渗透调节物质与耐寒性的关系 | 第78-79页 |
·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与耐寒性的关系 | 第79-80页 |
·厚荚相思耐寒性差异机理的探讨 | 第80页 |
·田间耐寒表现与室内耐寒性鉴定的关系 | 第80-81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81页 |
·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