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1 引言 | 第13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8页 |
·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2 农业产业集群基本概念 | 第19-22页 |
·农业产业集群定义 | 第19页 |
·农业产业集群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地域性 | 第19页 |
·专业性 | 第19页 |
·根植性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产业链 | 第20页 |
·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| 第20-21页 |
·主导企业模式 | 第20页 |
·专业化小城镇模式 | 第20页 |
·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 | 第20-21页 |
·市场依托型模式 | 第21页 |
·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 | 第21-22页 |
3 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主要经验 | 第22-29页 |
·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美国大豆、玉米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2页 |
·法国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荷兰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3页 |
·国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启示 | 第23-25页 |
·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要适度 | 第23-24页 |
·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 | 第24页 |
·应突出农产品布局区域化和生产专业化 | 第24页 |
·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中起重要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5-27页 |
·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·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6页 |
·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| 第26-27页 |
·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·信息不完全使得集群竞争不充分 | 第27页 |
·品牌效应不足 | 第27-28页 |
·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| 第28页 |
·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| 第28-29页 |
4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9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| 第29-30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集聚程度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区位商指标 | 第30页 |
·样本说明及数据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黑龙江农业产业集群集聚程度的判定 | 第35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5-37页 |
·农业生产过程较长但生产链很短 | 第35-36页 |
·农户的独立性和行为的两面性 | 第36页 |
·集群内各主体地位不平等 | 第36页 |
·支持性产业发展不充分 | 第36-37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基础 | 第37-39页 |
·土地规模扩大 | 第37页 |
·以高校、科研机构为依托形成产学研联盟 | 第37-38页 |
·集群内各行业交叉发展 | 第38-39页 |
5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优势 | 第39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劣势 | 第39-40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机会 | 第40页 |
·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威胁 | 第40-41页 |
6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1-46页 |
·政治法律方面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以克服农户行为的两面性 | 第41页 |
·政府出台有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 | 第41-42页 |
·经济方面 | 第42-43页 |
·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延长生产链 | 第42页 |
·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以克服农户的独立性 | 第42-43页 |
·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以缩短集群主体地位差距 | 第43页 |
·健全营销体系 | 第43页 |
·社会方面 | 第43-44页 |
·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发展支持性产业 | 第43-44页 |
·完善市场机制 | 第44页 |
·建立农业质量检测和疾病防治体系 | 第44页 |
·技术方面 | 第44-46页 |
·构建产学研联盟 | 第44-45页 |
·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| 第45-46页 |
7 结论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