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4页 |
四、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(二) 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15-25页 |
一、 我国影视制作投资现状 | 第15-19页 |
(一) 影视投资特点 | 第15-16页 |
(二) 影视投资现状 | 第16-17页 |
(三) 影视投资面临的问题 | 第17-19页 |
二、 我国影视制作融资现状 | 第19-22页 |
(一) 影视项目现有融资模式 | 第19-21页 |
(二) 影视融资现状分析 | 第21-22页 |
三、 我国影视投融资现状成因分析 | 第22-25页 |
(一) 影视制作融资模式缺乏创新 | 第22-23页 |
(二) 影视制作缺乏完善的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| 第23页 |
(三) 影视制作缺乏健全的投资风险应对体系 | 第23页 |
(四) 缺乏完善的投融资配套机制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影视项目融资模式创新 | 第25-32页 |
一、 证券化融资 | 第25-26页 |
(一) 版权证券化在国内外的实践 | 第25-26页 |
(二) 版权证券化的运用 | 第26页 |
二、 版权质押融资 | 第26-28页 |
(一) 版权质押融资在国内外的实践 | 第27页 |
(二) 版权质押融资的运用 | 第27-28页 |
三、 互助融资 | 第28-29页 |
(一) 互助融资的优势 | 第28-29页 |
(二) 互助融资的运用 | 第29页 |
四、 职工持股计划 | 第29-30页 |
(一) 影视制作企业职工持股 | 第29-30页 |
(二) 影视项目职工持股计划的运用 | 第30页 |
五、 分批制片模式 | 第30-32页 |
(一) 分批制片在融资中运用 | 第30-31页 |
(二) 分批制片的国内外实践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影视制作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| 第32-42页 |
一、 影视制作投资经济效益评价 | 第32-35页 |
(一) 影视投资经济评价收入性指标 | 第32-33页 |
(二)影视作品经济评价利润指标 | 第33-34页 |
(三) 其他指标 | 第34-35页 |
二、 影视制作社会价值评价 | 第35-42页 |
(一) 影视作品社会价值综合评价内容 | 第35-37页 |
(二) 影视作品社会价值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| 第37页 |
(三) 影视作品社会价值综合评价方法 | 第37-40页 |
(四) 影视作品社会价值综合值计算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影视制作投资风险应对 | 第42-48页 |
一、 影视制作投资风险评估 | 第42-46页 |
(一) 风险识别 | 第42-45页 |
(二) 风险分析 | 第45-46页 |
(三) 风险应对 | 第46页 |
二、 影视制作投资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| 第46-48页 |
第六章 影视制作投融资配套机制建设 | 第48-51页 |
一、 理顺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| 第48页 |
二、 建立影视资本市场 | 第48页 |
三、 建立影视作品版权评估制度 | 第48-49页 |
四、 建立影视保险体系 | 第49页 |
五、 完善影视投资风险保障及补偿机制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