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文献概述 | 第10-17页 |
·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城乡统筹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思路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·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9页 |
·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理论研究 | 第20-29页 |
·城乡统筹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城乡统筹的内涵 | 第20页 |
·城乡统筹的战略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城乡统筹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·城乡统筹的重点 | 第22-23页 |
·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乡村旅游的概念 | 第23页 |
·乡村旅游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乡村旅游的类型 | 第24-25页 |
·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·城乡统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义 | 第25页 |
·乡村旅游在城乡统筹中的特殊作用 | 第25-26页 |
·城乡统筹下发展乡村旅游动力机制 | 第26-29页 |
·内力方面 | 第27页 |
·外力方面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 | 第29-37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因地制宜原则 | 第29页 |
·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特色化发展原则 | 第30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| 第30-34页 |
·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类型来划分 | 第30-31页 |
·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或协调机制来划分 | 第31-32页 |
·从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来划分 | 第32-34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要点研究 | 第34-37页 |
·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问题研究 | 第34-35页 |
·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——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大兰村为例 | 第37-46页 |
·成都龙泉驿区大兰村概况 | 第37-39页 |
·自然地理条件 | 第37-38页 |
·开发现状 | 第38页 |
·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大兰乡村旅游开发总体思路 | 第39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大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| 第39-44页 |
·大兰土地流转及生态移民工程 | 第39-40页 |
·大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| 第40-42页 |
·大兰乡村旅游开发内容 | 第42-44页 |
·城乡统筹视角下大兰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| 第44-46页 |
·提高村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参与度 | 第44页 |
·实行生态、文化和低碳旅游“三结合”战略 | 第44页 |
·促进农业旅游化,旅游产业化发展 | 第44-45页 |
·加强与周边旅游区的协调发展 | 第45页 |
·抓紧高素质的乡村旅游队伍建设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