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低碳经济制度构建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7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页 |
·创新点 | 第15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基本思路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低碳经济概述 | 第17-24页 |
·低碳经济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·低碳经济的概念 | 第17页 |
·低碳经济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自然价值论 | 第18页 |
·自然生产力的思想 | 第18-19页 |
·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| 第19页 |
·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| 第19-24页 |
·低碳经济是发展的经济 | 第19-21页 |
·低碳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| 第21-22页 |
·低碳经济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 | 第22页 |
·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统筹兼顾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低碳经济制度框架 | 第24-33页 |
·制度的内涵 | 第24-25页 |
·制度的含义 | 第24页 |
·制度的构成要素 | 第24-25页 |
·低碳经济制度架构 | 第25-29页 |
·低碳经济制度的构成 | 第25-27页 |
·低碳经济正式制度架构 | 第27-29页 |
·我国低碳经济正式制度现状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我国低碳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践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低碳经济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| 第30-33页 |
第4章 国外低碳经济制度建设的实践 | 第33-40页 |
·国外低碳经济制度建设中的法律制度建设 | 第33-35页 |
·美国的低碳法律体系 | 第33页 |
·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| 第33-34页 |
·英国的《气候变化法案》 | 第34页 |
·国外低碳法律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5页 |
·国外低碳经济制度建设中的政府政策 | 第35-37页 |
·美国的新能源政策 | 第35页 |
·德国倡导循环经济 | 第35-36页 |
·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 | 第36页 |
·国外低碳政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6-37页 |
·国外的低碳经济制度建设中的财税和碳金融制度 | 第37-40页 |
·美国的绿色财政 | 第37-38页 |
·日本的财税政策 | 第38页 |
·英国的碳基金和碳排放制度 | 第38-39页 |
·国外低碳财税和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低碳经济制度建设 | 第40-47页 |
·我国构建低碳经济制度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 | 第40-41页 |
·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 | 第41-43页 |
·建立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理基础 | 第41-42页 |
·制定低碳经济基本法规 | 第42页 |
·整合现有低碳相关法律法规 | 第42-43页 |
·发挥政府政策作用协调低碳经济制度建设 | 第43-44页 |
·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 | 第43-44页 |
·进一步推进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| 第44页 |
·改革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和金融制度 | 第44-47页 |
·利用财税工具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四川省低碳经济制度构建的具体实践 | 第47-53页 |
·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| 第47-48页 |
·完善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 | 第48-50页 |
·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| 第49页 |
·完善财政激励政策 | 第49页 |
·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| 第49-50页 |
·建立适应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| 第50-53页 |
·构建和完善碳交易市场 | 第50-51页 |
·加大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| 第51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8-59页 |
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