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儿科论文

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的证治规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引言第7-8页
第一章 小儿厌食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第8-28页
 1 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第8-17页
   ·古代对小儿厌食的认识第8-10页
     ·古代关于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第8-9页
     ·古代关于小儿厌食的治法治则的认识第9-10页
   ·现代中医对小儿厌食的研究第10-17页
     ·现代中医对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研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治则治法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外治法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心理疗法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·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第16-17页
 2 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第17-24页
   ·病因认识第17-18页
   ·发病机制研究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神经精神因素研究第18页
     ·微量元素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胃肠动力学研究第19页
     ·中枢神经介质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胃肠激素水平研究第20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摄入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内分泌研究第21页
     ·幽门螺杆菌感染第21页
     ·造血功能下降第21-22页
     ·骨质疏松第22页
   ·西医治疗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病因治疗第22页
     ·一般治疗第22页
     ·对症治疗第22-24页
 参考文献第24-28页
第二章 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证治规律研究第28-41页
 一、研究资料与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·数据来源第28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的文献纳入标准第28页
   ·相关文献的排除标准第28-29页
 二、统计方法第29页
 三、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·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中医证型频数统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小儿厌食的中医证型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脾失健运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脾胃气虚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胃阴亏虚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脾虚肝旺型第30-31页
   ·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穴位定位及功效第31-34页
   ·第34-41页
     ·推拿治疗小儿厌食辩证施治的穴位频率统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·脾失健运型(37例)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治疗脾失健运型的穴位操作手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胃阴亏虚型(29例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治疗胃阴亏虚型的穴位操作手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·脾胃气虚型(36例)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治疗脾胃气虚型的穴位操作手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·脾虚肝旺型(15例)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治疗脾虚肝旺型的穴位操作手法第40-41页
第四章 讨论第41-46页
   ·小儿推拿学的理论特点第41页
   ·立法思路第41-42页
   ·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常见证型的证治规律探讨第42-45页
     ·证型分布规律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手法使用规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经穴选用规律第44-45页
   ·推拿穴位处方的配伍规律探讨第45-46页
  1. 理论依据第45页
  2. 辩证应用第45-46页
结论第46-48页
   ·脾失健运型第46-47页
   ·胃阴亏虚型第47页
   ·脾胃气虚型第47页
   ·脾虚肝旺型第47-48页
问题与展望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附件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芒针沿足阳明胃经穴位透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腹型的临床疗效研究
下一篇:子午流注纳支流治疗脾虚湿盛型女性成人腹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