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引文 | 第7-9页 |
1 试验目的 | 第9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9页 |
·病例选择及来源 | 第9-11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9页 |
·病例选择 | 第9-11页 |
·中医辨证及分型 | 第11页 |
3 临床方法 | 第11-2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工作流程 | 第12-13页 |
·临床治疗方案 | 第13-15页 |
·分组方法 | 第13页 |
·试验治疗用具 | 第13页 |
·测量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操作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要求 | 第15页 |
·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| 第15页 |
·一般临床观察指标 | 第15-18页 |
·性别 | 第15-16页 |
·年龄 | 第16页 |
·两组病情程度比较 | 第16页 |
·治疗前两组病程比较 | 第16页 |
·治疗前两组体重、体重指数对比 | 第16-17页 |
·治疗前两组体围对比 | 第17页 |
·治疗前两组腰臀比对比 | 第17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疗效观察指标及研究结果 | 第18-20页 |
·治疗前两组体重、体重指数的比较 | 第18页 |
·治疗前后两组体围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·治疗前后两组腰臀比比较 | 第19页 |
·治疗后两组病情程度比较 | 第19页 |
·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| 第19-20页 |
·安全性评价 | 第20页 |
·结论 | 第20-21页 |
·不良事件分析 | 第21页 |
·随访 | 第21页 |
4 讨论 | 第21-33页 |
·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21-23页 |
·饮食不节 | 第21-22页 |
·过度安逸 | 第22页 |
·先天禀赋不足 | 第22页 |
·年高气衰 | 第22-23页 |
·七情失常 | 第23页 |
·脏腑功能失调 | 第23页 |
·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| 第23-28页 |
·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| 第24-25页 |
·肥胖症的发病原因 | 第25-26页 |
·肥胖症的危害 | 第26-27页 |
·肥胖症的治疗 | 第27-28页 |
·芒针沿足阳明胃经穴位透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腹型的机理 | 第28-33页 |
·芒针疗法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·芒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9页 |
·芒针疗法的作用 | 第29-30页 |
·芒针透刺经络的选择依据 | 第30-31页 |
·芒针透刺穴位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芒针穴位透刺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腹型中的意义 | 第32-33页 |
5 问题与展望 | 第33-35页 |
·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33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: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| 第38-47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一 参加单纯性肥胖症针刺疗法的知情同意书 | 第47-48页 |
附录二 观察表及计分表 | 第48-50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