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现状 | 第11页 |
·国内现状 | 第11页 |
·民航业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4-29页 |
·危机 | 第14-18页 |
·危机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危机发生的条件 | 第15-16页 |
·危机的类型 | 第16页 |
·危机的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危机管理 | 第18-21页 |
·危机管理的概念 | 第18页 |
·企业危机管理的四大要素 | 第18-19页 |
·危机管理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危机管理的分类 | 第20页 |
·危机管理的目的 | 第20-21页 |
·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| 第21-25页 |
·制度化原则 | 第21-22页 |
·诚信形象原则 | 第22-23页 |
·信息应用原则 | 第23页 |
·预防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 | 第24页 |
·快速反应原则 | 第24页 |
·创新性原则 | 第24-25页 |
·沟通原则 | 第25页 |
·危机管理与媒体 | 第25-29页 |
·大众传播与媒体 | 第26-27页 |
·危机管理中媒体的作用 | 第27-28页 |
·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媒体沟通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我国航空企业的潜在危机因素分析 | 第29-38页 |
·我国民航业的历史因素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历史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| 第30页 |
·航空公司历史遗留危机因素 | 第30-31页 |
·行业外部因素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自然环境因素 | 第31-32页 |
·经济环境因素 | 第32-33页 |
·政治环境因素 | 第33页 |
·行业内部因素分析 | 第33-38页 |
·航空产业政策 | 第33-34页 |
·航空业的发展趋势 | 第34-35页 |
·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| 第35-38页 |
第4章 南航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南航基本情况介绍 | 第38-39页 |
·南航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| 第39-40页 |
·对公司危机缺乏全面的认识 | 第40页 |
·企业发展战略不完整,未与危机管理相结合 | 第40页 |
·机队结构不合理 | 第40页 |
·航空公司间的合并重组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| 第40页 |
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0-48页 |
·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| 第41页 |
·对公司危机的认识问题 | 第41-43页 |
·发展战略未与危机管理相结合问题 | 第43-44页 |
·机队结构问题 | 第44-45页 |
·合并重组增加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问题 | 第45-48页 |
第5章 南航实施危机管理的组织保证 | 第48-55页 |
·南航实施危机管理的组织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一致性原则 | 第48页 |
·系统化原则 | 第48页 |
·有效沟通原则 | 第48页 |
·创新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全员参与原则 | 第49页 |
·南航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南航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| 第49页 |
·“自下而上”危机管理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有效的激励机制 | 第50页 |
·南航日常危机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50-53页 |
·识别危机 | 第50页 |
·评估危机 | 第50-51页 |
·危机预防和控制计划 | 第51-52页 |
·危机事件反应和恢复计划 | 第52-53页 |
·培训和演习 | 第53页 |
·危机事件反应和恢复计划的调整 | 第53页 |
·南航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53-55页 |
·隔离危机 | 第53-54页 |
·管理危机 | 第54页 |
·危机后组织的恢复管理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南航危机管理对策 | 第55-63页 |
·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调整公司产权结构,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55页 |
·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 | 第55-56页 |
·设立首席风险官 | 第56-57页 |
·设立首席风险官的意义 | 第56-57页 |
·首席风险官的主要职责 | 第57页 |
·首席风险官的任职标准 | 第57页 |
·企业发展战略与危机管理相结合 | 第57-58页 |
·危机管理要有战略思想 | 第57-58页 |
·战略管理要有危机意识 | 第58页 |
·改善机队结构 | 第58-60页 |
·增加80—100座左右的飞机 | 第59页 |
·通过置换、出租、出卖等方式处理掉全部麦道机队 | 第59页 |
·减缓A380飞机的引进速度 | 第59页 |
·适度增加货机数量,增强货运竞争力 | 第59-60页 |
·科学编排航线航班,进一步提高飞机使用效率 | 第60页 |
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,建立有效、合理的内部沟通机制… | 第60-63页 |
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| 第60-61页 |
·构建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| 第61-62页 |
·建立有效、合理的内部沟通机制 | 第62-63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